【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有利條件,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本文就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英語教學的幾點創新做法與同行們進行交流。
【關鍵詞】互聯網;英語教學;創新實踐
【作者簡介】姜大勤,湖北省監利縣尺八鎮小學。
當今,互聯網信息技術正以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在令人驚嘆的廣度與深度上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有人把互聯網稱作繼蒸汽機、電力之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聯網尤其使我們在獲取信息、資源共享與人際交流互動等方面變得愈來愈便利、快捷。這無疑給師生之間的教與學提供了極大幫助。下面,筆者不揣淺陋,淡淡在互聯網背景下,英語教學的幾點創新做法。
一、讓學生暢游網絡信息之海,自主地搜集相關學習材料,進行鞏固性和擴展性學習
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 3,Topic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時,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回家去網上尋找并用U盤下載與此有關的內容,包括各種職業、身份與工作地方的文字或圖片信息。我并激勵學生,看誰下載的內容更準確,更具體,更能幫助我們學習。任務一布置,學生興致很高,躍躍欲試。第二 天返校時,便交上來十幾個U盤。我逐一上傳電腦查閱,有幾個同學下載的內容十分精當,并含有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形式。通過這個活動任務,既復習鞏固了本話題所學功能語言:What does the man/woman do?He/She is a …Where does he/she work?He/She Works in (at,on,etoy)…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培養了他們從小借助網絡工具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
二、師生課堂角色互換,學生也可以來當當老師講講課
根據美國頃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學習效果金字塔》(見下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的內容多少分別為: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最低,兩周以后學習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由此可以推斷出,讓學生來當當老師講講課,向其他同學講解一點或幾點知識內容,正是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上冊Unit2,Topic 2 What does she look like?時,我讓學生去網上搜索不同人物的肖像圖片(最好是名人、公眾人物等,以便大家更了解,更熟悉),每人至少下載三人,并就每個人物的外貌特征編一段簡短對話或寫一小段描述性文字。第二天課堂上,我就叫多名同學到講臺上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展示講解。有幾個同學 準備得非常充分,講解得也很準確細致。例如,有一名同學展示了姚明的照片,并就此編了一段對話:A:Whos the young man?B:He is Yao Ming.A:What does he look like?B:Hes very tall and strong ,and he has a wide face and a high nose.還有一位同學 就潘長江圖片講解了一段話:This man is Pan Changjiang.Hes an actor.Hes very funny.Hes very short .He has short Hair and small eyes. Hes not handsome at all, but I liKe him very much.兩周后,我特意調查詢問了這些課堂上作了講解的同學。結果,他們對這些對話、句子記憶深刻,仍能脫口而出。
三、構建無時空限制、可以無限延展的網上課堂
中小學英語教材教學量都比較大,實事求是地講,單靠每周4幾課時,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此,課堂延續就顯得很有必要。再者,語言學習方面的天賦與能力也存在著較大個體差異。有的學生上課吃不飽,興猶未止,課下想繼續與老師交流互動;有的學生則是當堂無法消化、掌握所授內容。以傳統方式進行的課后面對面培優、轉差輔導,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實施起來困難很大。現在,互聯網技術在這方面能給我們提供極大的幫助,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時間上可以隨意選擇,在空間上可以無拘無束。構建網上課堂,最簡單易行的方式有:建立師生QQ群、微信群和免費聊天平臺等,借助這些方式,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可以答疑解惑,可以改評測試卷等等。通過一年多來的嘗試,我發現學生很樂于接受這種課堂延續方式,其學習效果也令人滿意。
問題與思考
1.網終教學資源信息浩如煙海,又魚龍混雜。因此,教師要首先做到精準把握教學大綱與教材所規定的課程內容與標準,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慧眼識金,在信息之海中淘到適合自己的真正所需要的寶藏。否則,信息資源多則多矣,卻泛泛而選,缺乏目標明確性,盲目濫用,就只能給人以浮光掠眼,眼花繚亂之感,難以達到實際教學效果。
2.讓學生來講課,覆蓋面要盡可能大。不能總是點幾個素質、能力較高的同學,也不宜讓一個學生講得太多,甚至占去一節、半節課。可以不拘形式,一個學生講一、二點,另一個學生說三、五句,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進來,以提高整體學習積極性與效果。
3.網絡是一柄雙刃劍。要教導學生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叮囑他們最好不要玩“網游”,因為它極易讓人成癮,荒廢學業;更不要去瀏覽無關網站,沾染不健康內容。
參考文獻:
[1]楊蕓,楊世才.Internet對專業英語教師的幫助[J].教育信息化,2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