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英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代表著鍵盤復調音樂長期演進的終點,他是一位卓越的音樂家。巴赫借鑒了先輩的經驗,同時又達到了前任未及的高度,將復調樂曲演奏推向高潮,他是巴洛克時代最為優秀的復調音樂演奏家。巴赫通過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時代的前沿悠然游走,對整個歐洲音樂的進步有著巨大的貢獻,有著不可替代的號召力,是西方音樂史中的權威性人物。他還將復調鍵盤樂曲推向了良性發展的軌道,在創作模式上對音樂有著卓越的掌控力,并且其賦予了繁雜的復調樂曲更為完美的情感元素。筆者將對巴赫《意大利協奏曲》(BWV971)進行研究與演奏解析。這部創作于18世紀30年代的樂曲是獨一無二的,它是巴赫在鍵盤獨奏協奏曲層面的推陳出新的嘗試,并且匯集了意大利音樂的格調與特點,在參考德國藝術特征的前提下,傳承與弘揚了維瓦爾第的協奏曲。
一、曲式結構
第一樂章曲式結構如表1所示。此首樂曲的曲式結構為回歸曲式4。整首樂曲由五個回歸段、四個插部所構成。第一個回歸段包含了30個小節,F大調,前30小節的調性都沒有發生變化,共涵蓋了三個樂句:1~8小節、9~14小節、15~30小節;第二個回歸段一共包含了37個小節,由C大調轉到F大調最后轉入d小調,分為三個樂句:53~60小節、61~74小節、75~90小節,在56小節發生變化,從C大調(屬調)轉回F大調(主調),第60小節再次轉到F大調的關系小調——d小調;第三個回歸段一共包含了26個小節,第一回歸段在bB(下屬調)縮小再現,分為三個樂句:103~111、112~123、124~128小節,第102小節發生調性變化,轉入主調F大調;第四個回歸段一共包含了7個小節:139~142小節為F大調,143~145小節為bB大調,146小節轉入屬調C大調;第五個回歸段一共包含了29個小節(163~192),F大調,是第一個回歸段的再現,包含了首個主旨的樂曲材料,完美地回歸主題。
插部1一共包含了23個小節,由回歸段的F大調延續而來,涵蓋了三個樂句:30~34小節、34~42小節、42~52小節,以突出獨奏為主。從40小節起,調性發生改變:從F大調轉入屬音的C大調;插部2一共包含了13個小節。9節,調性發生變化:由F大調的關系小調——d小調轉bB大調(下屬調),與第一個回歸段相比有較大的變化,由全新的材料構成,在一連串的模進中結束;插部3一共包含10個小節,由d小調轉bB大調最后轉入屬調C大調,運用了對比手法,有兩個樂句:129~134小節、135~138小節,三度模進的關系發展三次后,完美地銜接C大調;插部4一共包含了18個小節(146~163小節),由C大調屬調)轉bB(下屬調),最后圓滿地回到F大調(主調),運用了插部2的材料。
二、演奏詮釋
(一)和弦
彈和弦時,手指最前端小關節要挺立,有一定硬度。而手掌、手腕和臂膊要松弛、松軟,整個手臂基本形成上軟下硬、上輕下重,使彈奏力量充分下達,特別是指尖要沉落于琴鍵。這樣,彈出的音方能充實、豐滿。例如,第一小節,以F大調的T和弦伊始,力度為f。第一個和弦彈奏一定要十分有精神,但千萬不可“砸”琴,使聲音聽起來生硬,F-A-C-F這四個音彈奏下去一定要非常齊。練習時,手掌和小臂都要放松,而彈奏的手指要挺立,有硬度。先把手置于琴鍵上方,手指與要彈的這四個音的位置對好,手腕下鍵速度要慢,在手指觸鍵的一瞬間用力,把力量傳送到各指的指尖。
(二)踏板
巴洛克時期,踏板還沒有出現,所以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時是否加入踏板一直存在很大的異議。涅高茲曾指出,在演奏巴赫的曲目階段,能夠運用踏板,然而必須謹慎。巴洛克時代所用到的羽管鍵琴即便缺少踏板,卻能夠延長演奏音樂的時間。假如使用當代鋼琴來奏響其樂曲,卻完全不加入踏板,那么其10發出的聲響就不如羽管琴鍵豐滿。所以,使用現代的鋼琴來演奏《意大利協奏曲》時,演奏者能夠運用踏板,然而必須留意運用的合理性,否則就會致使音響效果變得渾濁。這首樂曲踏板不宜過多,以和聲踏板為主,在變化的和弦中就要更換踏板,保證清晰的演奏。
如第1小節、第5小節,只需要在第一個和弦處使用“全踏板”——將踏板踩到底,右踏板同第一個和弦踩下,待左手第一拍結束時需立刻抬腳松開踏板。
(三)裝飾音
借鑒古鋼琴發音的特點,巴洛克時代的波音一般是從該音上方二度開始彈起。比如古典時期的波音,助音可以完成在拍子前,只要支持音和拍子對齊就可以。但巴洛克的波音,助音起在拍子上。如第34 在B音上面出現了波音記號,彈奏應為C-bB-C-bB的三十二分音符,要彈奏的清晰、靈巧、敏捷,同時手指動作要正確,只有富有彈性的手指才能將波音彈得動聽而有生氣。練習時,控制好手腕的力量,每一個手指都要高抬指、慢落鍵,用非常慢的速度彈下并要時刻保持放松狀態,第一個C音切忌不可加重音,練熟后,可加速。
三、結語
從《意大利協奏曲》中,人們能夠看到巴赫創作的精湛技能,聽者仿佛回到了古老的意大利。當前,巴赫的音樂已經在全球各個區域流行,大部分曲譜被歸入了藝術教學的教科書,彈奏巴赫的曲目已成為學習鋼琴必不可少的環節,他的音樂創作對后人有著巨大的影響。《意大利協奏曲》(BWV971)是巴赫成熟期的經典作品,這部作品是巴赫對維瓦爾第的傳承與弘揚。曲子盡管篇幅較短,但主旨明確,是巴洛克時期協奏曲風格的典范。它盡管只是協奏曲,卻是一部以古鋼琴為主奏并與協奏并駕齊驅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