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對學生美育有效途徑。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國家愈發重視美術教育,各學校在軟硬件上投入很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當前,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過于死板,忽視了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當今創造型人才培養的時代主題背道而馳,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成為小學美術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文章分析小學美術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優勢,提出小學美術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創造能力;多媒體;賞識
一、小學美術在學生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
從性質來看,美術課的豐富性決定了其教學的靈活性,因此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在美術教學中,小學生能夠憑借現有經驗,在腦海中形成創新意象,進一步促進學生視覺、心靈的發展,為學生創造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美術教育最大優勢在于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內心認知情感,引導學生主動創新。從美術教材特點看,美術是視覺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接觸美術能夠更好地把握形態,為想象力的形成提供支持[1]。事實上,創造思維與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記憶及概括,而美術的多樣性恰好為學生觀察、記憶等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就教學特點而言,小學美術教學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創設愉快的氛圍,做到寓教于樂,從而進行大膽的創作。總體來看,小學美術對于學生創造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正確思想觀念,采取多樣化手段,深入挖掘小學生創新能力。
二、小學美術創造能力培養對策
(一)結合兒童特點,鼓勵學生想象
受到兒童年齡的影響,其繪畫時用線、用色大膽,且對比強烈。兒童藝術作品是身體發展、視覺等方面綜合的產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兒童自身特點,將此作為基礎開展教學,不要一味強調技法的傳授[3]。對小學生,教師要多鼓勵,讓學生能夠踴躍發表和交流意見,讓他們擁有足夠的自由去嘗試。在日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探討新觀點,使得學生新思想能夠相互碰撞,為創造力的形成埋下伏筆。另外,學生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貫徹賞識教育,引導學生創新
賞識教育是本著欣賞眼光審視學生美術作品,無需過多地關注繪畫技術、意境。因此在教學中,學生要以引導、夸獎式語言,確保學生能夠在積極、正能量環境中開展美術創作。同時,要建立并完善美術作品評價機制,對于主題的詮釋,鼓勵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入手,而非以單一標準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更為完善的思想體系。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小學美術作品展覽活動,并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其中,使得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被重視,從而保持良好、積極狀態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4]。如在“圓形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添畫比賽方式讓學生表現,學生更具自主權,畫出了花朵、娃娃臉和鐘表等事物,學生欣然參與其中并感受到美術繪畫的樂趣。
(三)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形式
21世紀,人類社會正式進入大數據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如掛圖、視頻及幻燈片的應用,通過聲、像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將傳統美術的剪、拼、撕、貼等基本技法,通過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確保全體學生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向前發展,不但能夠有效緩解教師教學壓力,且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入地認識到美術的本質。了解和掌握美術激發,學生可以將自己獨特的創造力落實到實處,展示給其他人,豐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
(四)借助美術寫生,加強美術實踐
任何形式創造力的培養都依托于實踐,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是學生美術創作的源泉。學生在實踐中接觸、看到和熟悉的事物,都能夠給他帶來靈感。同時,教師要在造型原理基礎上給予啟發和提醒,使得小學生畫面更加生動、形象,符合美術審美原則。如在“花兒朵朵”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當中感知自然事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完全將自然界的花草搬到紙上,雜亂無章并不具有美感。因此在野外寫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花朵的狀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增加和減少的方式,使得畫面更具意境。另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向學生傳授夸張的手法,讓學生在顏色、形狀及結構等方面表現出獨特性,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共性作品中突出個性,真正意義上做到藝術創作去糙取精。
除了上述措施,美術教師也要加強對自身各方面的提升,豐富知識儲備,培養自身創新精神,為學生做好榜樣。美術教師要確保自己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的同時,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使得學生能夠運用美術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根據上文所述,小學美術教學中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堅持新課程理念,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多元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觀察、想象等思維,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審美情緒。在實踐中,教師還要貫徹賞識教育,鼓勵和表揚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美術作品表現形式,對小學生感官予以刺激。同時安排更多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寫生夯實美術技巧,并融入自己的想法,提高作品藝術性,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至誠.養亮慧眼傳遞思維——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6(16):13.
[2]趙清芳.在小學美術泥塑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措施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6(12):18.
[3]聞華.聚焦創造力展示個性化——淺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模式中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5(24):18.
[4]林彩鳳.興趣是成功之源——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5(95):179.
作者簡介:劉荔仙,福建省三明市沙縣涌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