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驍 王勁
摘要:中職教學診斷與改進缺乏操作范式,普遍存在“無從入手”的感覺?!叭c一線”模式,借助信息化平臺的“線”,通過細致規劃起始點、過程點、階段終點,將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呈現為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的集合,為中職職業教學診斷與改進提供一種操作范式。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改進;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2/03C-0057-03
為落實“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號召,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教育部先后頒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教職成廳〔2015〕2號)等三個重要文件。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當前在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歷史進程中,建立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用教學診斷與改進的理念指導學校的具體工作,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落實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是加快職業學校發展的有力抓手。[1]
一、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進展
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根據省教育廳、常州市教育局的部署,率先啟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積極探索開展“學校全域”教學診斷與改進。
圍繞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學校通過文件研讀、考察高職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現狀、開展專題研討會。從迷茫到清晰,從分析問題入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較快地在全校形成共識,形成學校立足常規做診改,重大項目滲透診改,依托整合平臺做診改的“三合一”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工作思路,使教學診斷與改進貫徹到學校的每一項工作,每一件事情,實現學校“全域診改”的工作狀態。
在實踐“全域診改”的過程中,各職能部門、系部從工作實際出發,根據工作性質和特色各顯智慧,形成了一批有旅商印記的診改實施方法。其中圍繞學校實訓教學工作,學校建構了“三點一線”的教學診斷與改進的運行模式。[2]
二、“三點一線”模式的建構
學校層面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是學校發展的戰略部署,要求旗幟鮮明,思路清晰,方向正確;具體到某項工作的教學診斷與改進是學校運行的戰術實施,要求方法得當、操作簡便。在學校實訓教學工作中貫徹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做法,離不開清晰了解“現在”的狀態,明確“未來”的追求,找尋合適的“抓手”,摸索適宜的“路徑”,如此,方能看得清楚、診得明白、行得有路。[3]
在建構“三點一線”模型時,用起始點表述“現在”,用階段終點表述“未來”,用數字化平臺建成“抓手”,從起始點到階段終點的“路徑”則用過程點表示。這樣用數字化平臺這根線,將起始點、過程點和階段終點串起,點、線結合就建構了“三點一線”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運行模式。在模型中,起始點、過程點和階段終點的確立是實現運行模式實現的基石,信息化平臺是診改工作持續推進的路徑和保障。
起始點的確立,是依據學校當下的發展水平,這個點是學校實訓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坐標原點、起跑點。用定量的數據或可定性的語言描述,如學校省級實訓基地數量、實訓教室數量、實訓課程門數、實訓安全天數,將這些數據填入電子表格,這就完成了起始點的架構,
階段終點的明確,是基于特定時間段內學校實訓教學工作的具體描述和需要達成的目標。具體工作目標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國家、省、市關于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相關文件,如《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常州市“十三五”發展規劃,體現了國家、社會層面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需求;二是專項工作的建設標準,如《江蘇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建設標準》《江蘇省職業學?,F代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體現了地區對實訓教學工作的具體措施及要求;三是學校、部門的內在需求,解決實訓教學工作的學校色彩,是各階層對學生實訓教學工作的本土化。
過程點的鋪設,是特定時間段內學校實訓教學工作具體工作和奮斗目標的分解。是基于時間軸線,把階段終點的“大目標”的達成記錄分為一系列“小目標”的實現。過程點的建立:一方面能較好地呈現目標達成的過程性成果,用過程性量的積累表達工作質的提升;另一方面,給予任務達成的機動性,更好地將任務與工作步調相協調,更為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
將起始點、過程點、階段終點融合在一張電子表單中,翻譯為信息化平臺的數字語言,實現了用信息化平臺串起具體工作的各個環節。平臺借助“負反饋”機制,根據某個過程點判斷前一過程點的完成狀態,產生即時反饋信息,并觸發啟動糾錯動作或啟動下一過程點。信息化平臺的引入,使工作任務和目標的呈現更為直觀,表述更為清晰,責任更為明確,行為更為到位,實現以信息化平臺軸線貫穿教學診斷與改進的全過程。
三、“三點一線”模式的運用案例
校內實訓基地安全巡查是學校實訓教學中一項基礎性工作。工作簡單、繁瑣、枯燥,易于被忽視,極易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發生。產學合作處運用“三點一線”模式,重新建構組織了校內實訓基地安全巡查的實施方法。具體做法為:
(一)確立“三點一線”搭骨架
分析現狀形成起始點。以學校校內實訓基地安全巡查現狀為原點進行分析,梳理出學校實訓基地安全巡查優點及存在問題。如,優點有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責任人明確等;存在問題主要是巡查力度不強,存在盲點和遺漏點等。
確立目標達成階段終點。以國家、省、市的學校安全管理規范和處室工作細則為藍本,確立特定時間段校內實訓基地安全巡查的工作目標。在一個學年度內,學校實訓基地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落實定期巡查和日常巡查結合的工作制度,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和屬地化管理。
分解任務生成過程點。本項工作的運行周期為一個學年度,有四個關鍵過程點,即秋季學期開學初、秋季學期期末、春季學期開學初、春季學期期末;一個特殊過程點,即工作日日查制度;一個突發過程點,實訓基地項目建設及維修。把確立的階段目標,分解到每個過程點,實現了工作任務的細化。
導入平臺啟動機制。將起始點、過程點、階段終點導入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平臺,確定運行周期,反饋的時間點,明確責任人,平臺自動將生成工作任務分發給相關人員,這就完成了“三點一線”運行模式的建構及啟動。
(二)借助“平臺”督運行
借助平臺啟動校內實訓基地巡查工作任務后,系統自動將工作任務分發,并通過Email、OA平臺、手機客戶端主動提醒相關人員接收任務,在達到下一過程點前,定時通過實時消息的形式,提醒巡查人員按時開展巡查工作,并完成相應的記錄;在達到下一過程點時,未能完成任務,系統自動報警,職能部門負責人可根據警報督促相關人員開展巡查工作。借助這一過程,學校取消了實訓基地日常巡查記錄本,各個實訓基地巡查的時間點、巡查規律、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在平臺中都能實時記錄,并根據既定工作原則實時反饋調整,極大減輕了相關工作人員繁重的重復勞動。
(三)自動“運行”顯智慧
當一個周期運行結束后,信息化平臺將自動提示管理者調整相關運行參數,以便啟動新一輪工作。若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工作目標相對穩定,系統則自動根據既往工作狀態,生成新一輪工作的起始點、過程點、階段終點,并自動開始運行,實現了工作規范及要求的前后一致性,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保持了工作的穩定性,也為邁向實訓安全巡查工作的智能化做出了嘗試。
四、小結
“三點一線”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運行模式實施以來,學校實訓教學工作效率不降反升,及時排除隱患4起,日常巡查到位率100%,生成診改建議20條,讓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能從看記錄、考證等費時費力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精力投身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工作。
通過運行,“三點一線”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運行模式呈現四個特點:以需求為導向,具有目標明確的特點;以程序化運行為保證,具有工作方式明確的特點;以過程化考核為手段,具有評價客觀標準的特點;用數據說話,具有診改客觀精確的特點。
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其根本目的是為職業學校建立科學、高效、可行的運行機制,確保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實施“三點一線”運行模式,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是探索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一個范式。其數據來源、發展目標、工作流程科學,在實際工作中能發揮開展工作的抓手作用、檢驗工作的標尺作用、提升工作的品質作用。以達成學校自身發展的內需,落實省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剛需,體現黨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戰略需求。[4]
參考文獻:
[1]周俊.職業學校質量提升的新引擎——解讀《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J].江蘇教育,2017(4).
[2]龔小寒.關于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
[3]劉海.教學診斷與改進: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J]. 職業技術教育,2016(18).
[4]蔣小波.以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為基礎,開展高職院校教學診斷和改進工作[J].現代職業教育,2016(31).
責任編輯:章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