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玲
摘要:由于當前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家庭教育的過分溺愛,學生沒有經歷過挫折,抗挫折能力較差。小學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體育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習慣,并且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關鍵詞:體育教學;挫折教育;良好品質
現代社會中,我國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學生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 從小就嬌生慣養, 極少吃苦, “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 “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等現象極為普遍。 由于當前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家庭教育的過分溺愛,沒有經歷過挫折,抗挫折能力較差。導致現在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對遭受的挫折不能正確對待,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問題。其實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若想作為生活的主人,那么就應該讓學生明確挫折的兩面性,教給他們怎樣面對挫折,怎樣正確的面對失敗,用最有效的方法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相對來說,小學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體育教學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性格習慣,并且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1 對挫折教育的詮釋
1.1 挫折教育的含義
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從微觀來講,挫折就是人們在進行任何活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難以克服或者在自己經過努力嘗試無法克服的干擾和障礙,在遭遇這種情況時導致人們的目的或者需求無法得以滿足,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和緊張的狀態,甚至是自暴自棄的態度。所謂的抗挫折教育,就是指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遭受挫折或者適當的打擊,采取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抗挫折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鍛煉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1.2 挫折教育的目的
體育課應該將挫折教育融入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而挫折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通過高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能夠勇敢的面對挫折,擁有挑戰的心態來積極的應對挫折,并且能夠走出挫折的困境。
2 小學體育教學中挫折教育的措施
2.1 認清楚挫折的存在和特點
學生首先要意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 挫折,俗話說就是"碰釘子"。在人生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坎坷。因此,他們在生活、學習中會遭受一些挫折。對于他們來說,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會深受打擊。學生受到挫折后,常常表現為:攻擊性的行為、逃避性的行為、自由散漫性的行為、固執性的行為、以及各種報復行為。因此,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了解挫折,增強挫折的能力。其實,人生并非處處美好、舒適, 從而我們在、在心理上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
2.2 挫折教育的措施
2.2.1 利用游戲或者比賽的方式磨煉學生意識
在任何體育比賽中,都會有勝利和失敗的一方。體育比賽活動必然會出現失敗和挫折。所以,要正確的面對成功與失敗。學生在參與體育比賽活動時,一定會有必勝的心理。如果想贏得比賽,我們必須勇敢的面對挑戰,就必須有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否則,不但難以贏得比賽,也很難從比賽中獲得信心和成功的喜悅。因此,體育比賽活動無疑是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最直接的途徑。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一定要注意體育比賽活動的作用的充分、有效發揮。例如:通過體育比賽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體育教師就可以采用兩人綁腿跑比賽等趣味性較強的體育小競賽,在對學生進行了挫折教育的同時,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在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時,就可以稍微采取一些強度大、且具有團隊合作性質的體育競賽活動,如:籃球對抗賽、拔河比賽等等,讓學生在體驗身體對抗和身體疲勞的過程中,促進自身意志力水平的提高,實現挫折教育的成效。
體育課具有競賽性和游戲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積極作用。當學生能夠投入到緊張的體育比賽中時,我們會受到其他同學的鼓勵,進而更加努力,不斷戰勝挫折和超越自己。雖然比賽的結果可能會不太理想,但是這種不甘落后,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是學生都應當具有的。記得在一次足球賽中,賽場上已經對決到最終階段場上比分2;2,比賽還有5分鐘結束,在如此千鈞一發之際,甲隊選手中有名學生在射門時,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但所幸只是擦破點皮,此時裁判員暫停比賽,教師和同學都投來關切的目光,教師建議可以立即退場下去休息,身體上的疼痛對于這位學生來說可以說是一種生理上的挫折了。但是這位同學作為班級的主力隊員,他想:如果自己選擇放棄,那么就意味著這場比賽有可能半途而廢,如果堅持完成這場比賽,小組就有可能出現。于是,他便可以驕傲地說“我要堅持,挑戰自己”。通過開展這樣的體育競賽,使學生體會到了責任,學會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克服困難,勇于對抗挫折,有利于其日后的學習與發展。
2.2.2關注特需生培養學生挑戰自我的意識
學生的體型發育的速度不同,體型往往也不同。如身體較矮小的學生,這樣的學生非常靈活,善于技巧項目的練習,但力量比較差。身體肥胖的學生力量比較好,但在速度、靈敏素質較差。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習區別對待。
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體育特需生往往是對體育本身不感興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采用“激發興趣”的方法,比如采用游戲教學法、成功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需要滿足法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學生轉變觀念,使學生“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動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總之,只要能引得學生看、想、練、玩,主要能玩起來一定是個好辦法。
第二,要有“強”的意識。體育特需生由于體育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對體育特需生不能歧視,更不能對他們進行挖苦和諷刺,同時對他們要加強意志品質的訓練,克服嬌、懶、軟、怕的壞習慣,養成嚴格要求自己,不怕吃苦的良好品質,磨煉堅強果斷的良好意志品質。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體育學困生采用降低難度法、保護幫助法。提高學生自信心。
降低難度法:不改變動作結構的情況下,改變練習的難度和條件,而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一是在新授課時教師要做完整示范,不宜將動作難度做得過大。如分腿騰躍,教師動作幅度做得過大,而學困生則感到了危險性而產生恐懼感。
保護幫助法: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改變體育學習的保護條件,提高學生安全感。所以做好保護幫助,練習者心理穩定性就高,容易產生安全感,練習完成效果好。其次,在體育教學中英才視角,有準備有重點地做好學生練習的保護與幫助,并根據不同學生采取不同保護措施,特別是特需生,教師應親自保護幫助,提高血神自信心,協助學生完成動作。
第三,樹立自信心。
體育教師要認真分析特需生成績不好的原因。特別是心理上有障礙的同學,為他們設置明確的、具體額、可測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法,提高特需生的能力。訓練后,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要及時肯定以及鼓勵,樹立學生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組織上也有一定的技巧。把技術好、膽量大、有把握的學生安排在前面,激發特需生練習的動力利用好學生能帶動影響特需生共同進步。
2.2.3 加強心理輔導,重視個別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理解信任學生非常重要,特別是對于高年級學生消除對立情緒有非常大的意義。對立情緒是學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師要通過積極的引導和教育,經過談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加強學生理智。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信任和鼓勵。因此,遇到事情要積極征求他們的意見,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教師要相信學生會有進步,要創設輕松和諧的環境,消除對立情緒。
我們要以表揚為主,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的教育不要過于著急,更不能在公開場合批評學生。而要因材施教,根據循序漸進的要求,設立目標和任務,讓學生時刻有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感覺,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愉悅,視力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同時,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運用遷移的規律利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即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總結
總而言之,在體育教學中挫折教育無處不在,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個良好的平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個道理。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孫寅超.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3(23):59,61.
[2]谷君峰.郝蘇彤.大學生社團學習型組織建設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3(17):254-255.
[3]黃海峰.挫折教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6,( 03) : 77.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