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圓圓
【摘要】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改革后,把原有的“一體兩翼”共青團工作運作模式,改革為“一心雙環”的組織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轉變大學生社團聯合會的發展模式,便成為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這也對高校共青團改革的推進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助于做好新時期的高校共青團工作。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改革 社團聯合會 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31-01
隨著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共青團的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使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從“一體兩翼”的地位轉變成為“一心雙環”的組織格局,是需要高校共青團組織進一步研究的內容。
一、高校大學生社團聯合會的現狀
目前,高校已經設立的大學生社團聯合會與學生會是并列的兩個學生組織。原有的社團聯合會在學校的教育,服務功能等方面已突顯,不少社團的運作能力甚至超過了學生會的部門,并且已把原來學生會或其他部門承擔的工作,轉交給了社團聯合會。因此,社團聯合會在學校團學組織中的作用不容小覷,學生會與社團聯合會各自承擔不同的責任。改革要求社團聯合會作為學生會的外圍組織,并受學生會的領導和監督,勢必造成社團聯合會組織結構權責等方面發生巨大轉變。
二、面臨的突出問題
1.學生會對社團聯合會的管理方法存在問題
學生會是高校團委直接指導的重要學生組織,其組建運作體現了其“官方”色彩。管理層級嚴密,組織紀律性較強。大學生社團聯合會主要面向出于興趣愛好而走在一起的會員,體現了其“民間”色彩,因此他們的管理理念必然有所差距,現在把社團聯合會變為學生會的外圍組織就必然要向管理學生會一樣管理好社團聯合會,制度和管理方法上就要進一步轉變。
2.學生會與社團聯合會的關系存在問題
高校的學生會與社團聯合會是并列的兩個組織,改革后的社團聯合會從屬于學生會,因此兩個組織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勢必會引起一些問題的存在,高校因此要對此問題加以重視和指導。
3.社團聯合會在適應這種改革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原有社團聯合會的管理理念有自己的思路與特點,與學生會有一定的差別,要使這兩個組織有效的融合,就要思考其未來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既是對學生會的考驗也是對社團聯合會自身轉變的要求。
三、對策與建議
1.高校學生社團聯合會要重新定位自身的性質、任務重點、處理好與學生會的關系
(1)社團聯合會要轉變價值取向
社團聯合會要從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要以“大我”為目標的價值取向轉變。社團的發展太注重于自我和個性張揚,不利于團隊精神的形成和開展團隊合作,因此在改革的條件下社團聯合會必須轉變這種活動方式,積極融合學生會組織使其成為學生會的一部分,加強與學生會組織的溝通與聯系,共同打造高校的團學組織。
(2)社團聯合會要改變宗旨意識
原有的社團聯合會的宗旨是“互益性”,即以社團的興趣愛好、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宗旨;只是為了滿足社團之間的“互益”,沒有與學校的發展聯系起來。但改革后,社團聯合會不再是獨立的團體,要服務于學校團學組織的發展與建設中來,因此要轉變為“公益性”的宗旨,要保證社團聯合會的發展圍繞學校發展的目標努力。
2.社團聯合會要轉變組織格局,保有組織文化
(1)社團聯合會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使命,目標和戰略遠景
改革后社團聯合會承擔的責任和被賦予的使命必然改變,這就要求社團聯合會重新定位自己的使命和目標,只有這樣,社團聯合會才能在大變革時代的復雜環境中做到順勢而為,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結構設置、運作方式等,并有目的的創造優勢環境,讓社團聯合會可以持續生存和發展。
(2)社團聯合會的組織文化不能削弱
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特有的財富,它是組織成員共同擁有并用來指導彼此行為的價值系統。雖然學生會有指導社團聯合會的職能,但這種組織文化要傳承下去,與學生會要達成共識,使兩者相互鼓勵、凝聚、合作,共同治理社團聯合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3.高校團委要對社團聯合會成員進行心理上的輔導
改革后對社團聯合會必然有一定的沖擊,社團成員心理上也有一定的波動,因此團委老師要做社團聯合會主席和其他成員的心理輔導工作,使他們適應這種變化,依然能以原有的積極性配合好學生會組織的工作,共同治理好社團聯合會和學生會組織。
總之,學校共青團要將共青團的改革落到實處,使社團聯合會與學生會在“一心雙環”格局下有效的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為學校共青團強有力的組織機構。
參考文獻:
[1]張群. 高校學生社團聯合會發展模式探究[J]. 青年時代, 2016(19):141.
[2]王寧. 探析高校大學生社團管理的課程化模式[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