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本文在分析現階段小學生閱讀能力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從激發小學生閱讀興趣,指導小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等方面,著手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培養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96-02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①
閱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知識,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處于基礎環節,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小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且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整體水平。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現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粗略見解。
一、現階段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
1.對閱讀缺乏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應該多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些學生家長對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到,認為孩子只學好課本知識就行了,考試能考個高分,其他的課外書沒必要涉及,純粹耽誤時間。整個家庭氛圍與家長的習慣對小學生的影響很大,教師如果不能夠在教學中正確引導,與家長溝通,小學生難以對閱讀產生興趣。
2.閱讀對象的局限性。現在,多數學校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的禁錮,仍圍繞應試教育組織進行教學。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教師只是要求小學生熟讀學習過的課文內容,預習新課文內容。很少涉及課文以外的內容,就是涉及到也是與課文緊密相關的材料。有些學校雖然每天安排學生在家不少于20分鐘的時間閱讀課外書目,但是缺乏老師指導、家長監督,最后不了了之,使得多數學生閱讀能力弱。現在很多小學生的閱讀書目都是娛樂性的,沒有深度,很多網絡笑話、偽科學內容等都滲透到小學生的生活中。這樣一來,小學生會越來越排斥閱讀名著、文學作品等,這種環境嚴重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1.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小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能夠把閱讀當作樂趣,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樣可以很好的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創建“書香班級”,鼓勵學生讀好書、多讀書。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圖書角,列出書目安排全班同學根據書目捐書,建議學生利用休息日在父母陪同下去圖書館買書或者把自己收藏的書籍捐到班圖書角。通過這些渠道成立班級圖書角,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隨時借閱瀏覽。在教室的墻面上,張貼“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讀書名言,同時張貼上讀書方法、讀書建議等。
其次,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每周安排1-2節閱讀課,讓全班同學自由選擇文章進行閱讀,學生讀完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及時寫讀書筆記,摘抄一些精彩語句或段落以及作者有思想的觀點,把自己讀書后的心得、感想、體會、收獲、啟發寫出來。這樣學生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不僅能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注重閱讀方法指導。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習慣養成的階段。做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小學生的讀書興趣,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小學生會讀書,使小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讀。閱讀的方法很多,順讀、選讀、精讀、略讀、快讀、復讀、默讀等等。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接受水平以及知識水平、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積極健康向上的書籍。
3.鼓勵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文打下扎實的基礎,必須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閱讀量,即利用一些課外時間閱讀一些課外讀物,以課內學習帶動課外閱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在教學之外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是需要不斷的積累才能提升的,我們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通過科學的閱讀方法,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注釋:
①教育部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周紅芬.快樂閱讀,魅力課堂——培養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23).
[2]黃華.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