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學后見,就是針對學生的知識缺陷,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間開展互動學習完善知識架構,而對于學生具有共性的知識缺陷,教師在適時“出手”。這樣,通過程序分明的先學和后教,數學課堂的教學任務更容易達成,教學目標更容易實現,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先學后教 小學數學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74-02
1.引言
隨著課程改革在數學學科深入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出新內容,先學后教作為一種創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教師素質,優化課堂質量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應用,就是要教師提前做好學生“預習”工作,提前在學生腦海中構建知識框架,從而有效提升后續課堂“教”的效率和質量,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的有效途徑。
2.先學后教模式的內涵
先學后教,可以分解為兩個步驟,即“先學”和“后教”。所謂先學,就是指導學生先學,即教師提前向學生布置簡明的學習內容,并提出簡明的學習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在思考題的指引下通過自學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有關內容,也就是讓學生憑借個人思考和能力去習得知識、探究問題,在這種個性化學習中找出自己的知識漏洞[1]。所謂后教,就是在學生完成“先學”的環節后,教師再帶著目的去教,通過與學生的有效互動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深度和質量。
3.先學后教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探究思路
3.1巧妙導入,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相對乏味的課程,在捕捉學生的興趣方面不具備優勢,因此,運用先學后教模式時,教師不能開門見山地直接導入內容,而應巧妙地設計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接下來的自學內容生出興趣,使他們主動地朝向學習目標靠近。導入環節主要是為了激起學生的數學興趣,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數學知識,對學生而言既有用又親切,往往能夠收到非常不錯的效果。
例如,在運用先學后教模式開展“可能性”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拋出一個小學生必定感興趣的抽獎話題“某商場做元旦促銷活動,固定只要進場一次性消費滿300元或會員積分達到1500分,即可以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共設有特等獎1名,一等獎5名,二等獎25名,三等獎100名,假設當天一共有2000名顧客獲得了最終的抽獎資格,小明同學中獎的可能性有多少?”這樣的情節導入必定會非常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此時教師再布置后續學習任務就是水到渠成了,學生也非常樂意從書本中尋找求解各類可能性的答案。
3.2以導促學,提升小學生數學自學效果
先學后教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文本、理解和運用知識點,才能在加深知識運用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查漏補缺,使教師的教更有針對性。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導入環節后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讓他們完成基本學習任務,學會質疑、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學生通過有效的自學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質疑和探究能力,為數學思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對于數學題目中非常常見的“工程問題”,如“一棟大樓,甲工程隊獨立施工需25天完成,乙工程隊獨立施工需30天完成,甲乙兩隊同時施工則需多少天完成?”這道題的解答對于學生而言可能沒有太大難度,但如何通過這道題解題思想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生活中常見場景為基準自行設計題目,培養學生遷移運用知識的數學能力,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3.3 強化輔導,打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
在先學后教模式運用實踐中,教師通過學生的“先學”對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了大致了解,接下類就應該針對學生具有共性的知識缺陷進行針對性的“教”,完成高效數學課堂構建的關鍵一步[2]。教師的教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針對學生的知識漏洞進行強化指導,以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
4.結語
先學后教,通過將教學過程拆分為邏輯性更強的“學”和“教”兩個程序,為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奠定了堅實基礎。先學后教課堂模式的實踐中,學生通過先學能夠形成對數學知識的大體把握,同時暴露出知識形成的缺陷,為教師后續有針對性地教學工作打下基礎,由于能夠直指學生的共性知識漏洞,使得數學課堂容易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臧威, 尚來.“先學后教,以導促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J].讀與寫:上,下旬, 2016, 13(2).
[2]張韶洋.新課程標準下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12(20):101-102.
作者簡介:
陳靖(1983.11-),女,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作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