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摘 要】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應當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是一種交流工具與閱讀工具,而朗讀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此本文謹從小學高年級學生入手,探討新時期、新常態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并且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 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就是小學語文教師以語文教學材料與閱讀材料為基礎組織學生朗聲閱讀材料,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教學材料的具體內容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引導學生學習與理解漢語言文化體系中的語言文字,不斷積累更加豐富的語文素材,學生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與語文基礎都有所提升。為此,探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朗讀教學策略也是極為必要的。
一、語文朗讀能力對綜合素質的必要性
(一)小學學生語言能力弱化的現象
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功底與表達能力。在網絡環境下的小學生,受到網絡語言的影響,在語言表達方面使用了大量的網絡語言,比如“嚇死寶寶了”“拿小拳拳捶你胸口”等,而這些網絡語言的應用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只是網絡時代的年輕人表達情緒或意愿的一種方式,但小學生還沒有發展成熟,正處在奠定文化基礎的重要階段,大量使用這種網絡用語,就會限制學生對其他用語的使用,導致許多小學生長此以往語言表達能力受到限制,比如無論是震驚、憤怒、調侃等情緒,都可以用“我也是醉了”來表達,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語言能力弱化的表現。
(二)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的需要
事實上,語言能力不僅是受到其先天因素影響的,更是依賴于后天的不斷努力與培養。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能力,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就可以開展朗讀教學,通過朗讀教學來幫助學生糾正其讀音,并且提高學生對于語言、語義乃至語感的感受、體驗與鑒別能力,同時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語言要素庫存量,學生可以通過朗讀來累積語文基礎,并且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朗讀不同于聽講,是一個相對主動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通過朗讀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幫助學生獲得課文情感上的熏陶。
(三)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效率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面臨著一定的升學壓力,而在應試教育流毒廣泛的情況下,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忽略朗讀教學,而是提供過大量講解語文知識,結合語文教學參考書開展灌輸式教學,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中被動地接收語文知識,并沒有對知識的主動追尋[1]。被動接受語文知識的過程使學生苦不堪言,缺少對于語文知識的探究與思考,學生并沒有真正地理解語文課文的中心思想,所謂的“中心思想”僅僅是教師囫圇地灌輸到學生頭腦中的概念,一旦考完試或畢業,沒有了升學壓力,這些概念一下子就會煙消云散。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通過朗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效率,加深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印象,加強學生對于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同時,要注意對教學材料的深入挖掘。一般來說,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教學材料與教學內容,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語文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是極為必要的。在對教學材料與教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其一,需要進一步拓展教學資源的廣度,教學材料中的某些課文具有較大的開放度,而教師在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的過程中,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延展,不斷探索學生們感性的話題,引導學生一邊就這一話題進行思考,一邊大聲朗讀課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感情帶入到朗讀活動中;其二,教師可以搜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向學生們進行展示,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二泉映月》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向學生講述故事背景,進而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名曲,引導學生們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下,大聲朗讀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的情感記憶,從而更加有感情地朗讀語文課文。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
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培養其良好的朗讀習慣,只有養成朗讀習慣,在朗讀時心無旁騖,才能夠進一步加深閱讀體驗,不僅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為此,教師應當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朗讀課文,選擇一位課代表,每天在固定時間起頭朗讀課文。一般早自習時間都會用來組織學生朗讀。高校而有價值的朗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養成朗讀習慣與朗讀情感,當學生具備良好的朗讀情感時,其朗讀的語速、語調、節奏與語感的培養都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另外,對于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還應當保證規范性,在前期教學中,教師就應該一句一句地帶領學生們朗讀,從而規范課文讀音,并及時發現學生朗讀過程中存在的讀音不規范問題,進而加以糾正。而在領讀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糾正學生們的讀音問題,還應當幫助學生明確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領讀向學生示范什么叫語感、語速、節奏等,向學生示范朗讀的感情應當是怎樣起伏的,朗讀的重音應當是放在哪里的等等。
最后,對于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培養。例如,教師可以以錄音作為示范。目前,網絡平臺上有大量的語文課文錄音文件,一般都是由專業人士朗讀錄制的,具有語音語調方面的專業性與規范性,如果教師自身對朗讀的情感把握不足,就可以選擇這種方式。錄音領讀可以節省教師花費在領讀方面的時間,因此也是較為有效率的教學方法[2]。
(三)引進多種朗讀形式
對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并非只有集體朗讀課文這一種形式,教師還可以引進多種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班級朗讀比賽,就同一篇文章進行朗讀,根據朗讀者的朗讀能力、表情動作等綜合性因素進行評分,或者由全班同學共同評選出以為優勝者,基于一定的物質獎勵,或者是一支鋼筆,或者是一個筆記本都可以。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就某篇課文編排情景劇本,并自行排演情景劇,在表演過程中要求全部有感情地念臺詞,在劇本編排時,禁止使用任何網絡用語。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朗讀應用于實際情境當中,并且能夠在朗讀情景劇表演過程中將語言表達與肢體語言相結合,更加全面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表現力。比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負荊請罪》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以小組為為單位,安排學生過們自行組織情景劇本,由教師對劇本進行審核與修改,確保情景劇本的通順與合理,學生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情景劇排練,分別扮演廉頗與藺相如或者趙惠文王等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體會到朗讀與表演的趣味性,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印象與理解能力,提高學會僧的朗讀能力。
(四)建立朗讀測試體系
為了更好地保障小學高年級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朗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還應當建立科學的朗讀測試與朗讀評價機制,可以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師的期末評語,將學生的朗讀能力與期末評語相掛鉤,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測試?;蛘哂蓪W校牽頭,將朗讀測試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到語文考試當中,以此提高學生與來時對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的重視,繼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無論哪種方法,都需要制定合理的朗讀能力測試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部分,對認字讀音能力的考察。要充分結合當地人語言表達的實際特點進行題型設置[3]。比如,東北部分地區的口音,難以區分平翹舌,因此可以設置“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測試學生的平翹舌發音;比如部分等華東區域的口音,難以區分n和l,為此可以設置“牛郎戀劉娘,劉娘念牛郎……”的繞口令來測試學生對于n和l發音的掌握情況。測試時不限時間,只要學生能夠準確地念對每一個字的讀音即可。第二部分,對朗讀節奏的考察??梢杂蓪W生對句子斷句的正確與否加以判斷,第三部分,對于朗讀重音的考察。需要設置相應的重音較為突出的題型,重點考察學生朗讀過程中的重音位置。
【結 語】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進而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引進多種朗讀形式,建立朗讀測試體系,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對于朗讀材料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侯婕.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7(95)
【2】崔鳳艷.小學高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現狀與應對策略【J】.吉林教育,2016(17)
【3】陳少蝦.淺談課改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朗讀教學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幾點看法【J】.考試與評價,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