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榮兵
【摘 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語文課堂追求“以生為本”,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文本內容獲得深刻的理解,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本課堂 教學活化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追求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語文教學過程不能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應該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面對這樣的要求,教師就要學會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得到能力的提升。而生本課堂的構建,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揮,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豐富的知識,得到能力的提升,讓語文教學得以活化。
一、故事導入,讓學生主動參與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精彩的課堂導入,而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更是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應該認清這一點,讓學生們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對文本探究產生強烈的興趣,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特點,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木蘭從軍》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分析教材內容,因為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強,而且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內容,于是教師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課堂導入。“同學們,大家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特別動聽的故事,你有興趣嗎?”聽到老師講故事,大家的注意力變得非常集中,而就在學生興趣盎然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今天老師要講的故事是關于一位女英雄的故事。英雄,在我們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但是女英雄還比較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女英雄的名字叫花木蘭,她替父從軍,巾幗不讓須眉,從軍打仗,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你想不想具體了解一下關于花木蘭的故事?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所要學習的課文吧。”教師的巧妙引導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習,課堂教學效率自然高效。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從兒童視角出發進行課堂設計,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渴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樂趣。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投入進去,同時這樣的課堂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問答結合,讓學生思維活躍
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產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渴望。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快速進入文本學習,這也是活躍思維、深度閱讀的前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成功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問答互動。有效的問答互動,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由淺及深,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幫助學生獲得深刻的體驗,得到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課文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采用了以下的幾個問題進行課堂引導?!巴瑢W們,老師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們經常吃的蘋果中有一顆五角星,我們能不能一起將這個五角星找出來?請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己試著找一找?!边@樣的問題讓學生們變得活躍起來,大家利用自己手中的刀子進行試驗,經過大家的努力,有的學生找到了五角星,這時大家的情緒更加高漲。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思考:“看來我們的同學真的是非常的聰明,在文本中也講述了關于蘋果里的五角星的故事,那么,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文本,看一看作者為什么要記敘這樣的事情?這篇文章到底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漸深入,學生們對文本進行自主閱讀,深入理解了文本內容,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文本內容。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教師的點撥下自主學習,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解讀文本,讓自己獲得深刻的體驗,這也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體現。
三、開放閱讀,讓學生視野延伸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提倡開放性閱讀的教學模式,作為語文教師不僅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更不能限制學生的閱讀時間和空間,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為學生搭建閱讀的平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角度進行閱讀,同時注重為學生拓展閱讀的內容。這樣的做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放飛自我,讓學生在開放性的閱讀過程中提升能力,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采用了開放性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初步閱讀,獲得初步的感知,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內容生動,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度或者自己認為能夠把握的方式進行閱讀,然后將自己的閱讀體會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交流。”這樣的問題設計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閱讀的方式。例如:有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的方式拓展文本內容,讓自己對兵馬俑的認識更加深刻。還有的學生將這篇課文閱讀完成之后,寫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暢談自己的感受,也非常精彩。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不僅注意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而且注意到教學方法的趣味性。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轉移任務,讓學生自主發展
以生為本的課堂構建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究其原因是因為如果學生是被動學習,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有一種被逼迫感,這樣的狀態下的學習自然不會產生什么效果。而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在生本課堂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任務更加創新化,例如:讓學生承擔一部分閱讀任務,例如字音、背景等,這樣的任務轉移設計,更有助于學生的自主性發揮。
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時,教師就采用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一個機會,讓你們每個人都做一回小老師。這篇文章的生字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詞,你能利用工具書進行解決嗎?”這樣的活動是小學生能夠勝任的,大家的積極性很高,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雙龍洞的景色很美,但是還沒有誰給他們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你能結合自己的閱讀給他們命名嗎?”
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承擔了一部分的教學任務,這就是任務的轉移,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要力量,成為了課堂互動的主人,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以生為本的理念,有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總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追求生本課堂的構建,能夠讓學生得到有效發展,讓課堂教學走向高效,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是一種值得我們揣摩、實踐的教學形式。生本視野下的語文課堂更加活化,教師要運用多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我們共同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徐春蘭.如何使小學語文教學適應新課改【J】.吉林教育,2011(28)
【2】田野.與課改同行——談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
【3】馬玲玲.新課改下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