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艷 屠曉微
[摘要] 目的 分析專科組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的護理管理中應用價值。方法 資料選取該院2017年1—12月手術室開展的68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手術資料作為該次調查資料,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器械管理,而給予觀察組實施專科組手術器械護理管理,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故障率等情況以及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平均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前準備時間以及手術故障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應用專科組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使用壽命,降低器械磨損和破損率,提高手術成功率。
[關鍵詞] 專科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器械管理;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169-02
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對于治療技術水平被先進的科學技術所提升,手術方式由開放性手術-腹腔鏡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逐漸發生質的改變,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為可在比腹腔鏡更為狹小的空間操作的精細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主要有操控臺、移動平臺以及視頻成像平臺組成,其繼承了腹腔鏡手術創口小、出血少以及恢復快優點外,采用移動平臺和影像平臺三維成像,手術操作效果更精準[1]。而這一操作流程手術器械各零部件扮演者術者的眼睛、手臂以及大腦,這需要對手術器械進行檢修、保養等,降低器械和設備的故障率和失靈率。該次調查主要針對常規護理管理和專組護理管理對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的管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分析2017年1—12月間該院收治的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選取該院2017年1—6月手術室開展的34例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手術資料為對照組,而2017年7—12月34例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范圍25~78歲,平均年齡為(58.9±8.31)歲,其中有子宮肌瘤5例、甲狀腺癌9例、肺癌4例、淋巴瘤7例、胰腺癌9例、乳腺癌12例、腎癌6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范圍26~78歲,平均年齡為(59.1±9.01)歲,其中有子宮肌瘤13例、甲狀腺癌8例、肺癌5例、淋巴瘤8例、胰腺癌4例、乳腺癌4例、腎癌5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實施常規器械護理管理。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實施專科組器械護理管理,詳細內容如下:(1)成立達芬奇器械管理專科小組:組建管理達芬奇器械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高年資護士和低年資護士,其中護士長負責擬定器械管理條例和協調醫院配合手術室管理工作,高年資護士負責監督器械管理標準和對器械發生緊急情況進行處理工作,低年資護士負責實施對器械管理內容;3個級別的架構相互配合和協作,由護士長嚴格要求各層級工作質量,低年資護士嚴格執行工作內容,而高年資護士負責協調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和流程[2]。(2)建立器械使用檔案:器械檔案主要記錄器械名稱、型號、類別、數量、日期等信息,對于何人領取、退換等應詳細記錄并蓋章確認。(3)保管定位:應將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設置專門手術間使用,且根據搖臂直徑選擇面積在>50~60 m2的手術間,達芬奇內鏡器械造價昂貴,儀器精密,應對易落塵部位加蓋防塵罩,同時術間內減少搬動,告知術者避免猛推猛拉搖臂,避免造成損壞。(4)儀器正確使用和保養:①電纜管理:應將音頻、視頻、數據傳輸的3條電纜按順序插好再通電,斷電后拔下電纜,確定電纜插孔完全插牢后通電,告知進入手術間的人員禁止電纜踩踏,當術后結束后應將末端金屬膜套牢;②光源管理:達芬奇的冷光系統主要包括冷光源機和冷光源線,避免無效使用即開即用,且手術結束后應將亮度調到最低再關機;③攝像系統:達芬奇攝像系統猶如術者的眼睛,應避免攝像鏡面被血漬、污漬等污染,應根據消毒要求進行消毒,達芬奇內窺鏡溫度不可超過41℃,且告知術者避免穿毛織和化纖衣物,導致灼傷和損壞,且鏡頭禁止采用粗糙、材質硬的材料擦拭,同時保存應避免震動和碰撞;④患者平車管理:患者平車為達芬奇手術系統操作部件,主要為支撐攝像系統和儀器臂,術中應保持平車管理相對無菌,應采用手術巾盡量將覆蓋支臂,手術結束后將外展支臂收攏;⑤操作主控臺管理:主控臺擺闊立體觀察器、主控制器、左右面板以及腳踏開關組成,告知術者應使用主控平臺按鈕是輕柔,且定期檢修主控臺系統穩定性;⑥Endo Wrist 仿真機械手:機械手壽命為10次,造價昂貴,每次使用應將機械臂和無菌適配器緊密連接,操作完畢后應采用單獨器械盒保管,每次更換器械臂應恢復原始記憶數據,避免強行操作,縮減機械臂壽命[3]。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兩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故障率等情況以及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
1.4 療效判定標準
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主要評價設備使用登記、設備完好、系統維護、術中配合以及器械清潔情況,每項20分,分數越高說明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評價越高。
1.5 統計方法
該次調查采用統計學SPSS 19.0軟件計算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故障率
觀察組手術故障率為0.00%(0/34),對照組為32.35%(11/3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96,P=0.02<0.05);兩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前準備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評價
兩組術者對護理管理滿意度評價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達芬奇內鏡手術系統繼承腹腔鏡手術系統的優點,同時也大幅度縮減工作人員,為精細手術提供便利條件,術者可不與患者直接接觸,通過影像技術和仿真機械設備操控系統控制。達芬奇內鏡手術與傳統開放性手術相比,精簡了手術器械、儀器,減少多次更換器械的頻率,降低手術術間和感染率,與此同時,對于達芬奇內鏡手術器械的維護和管理直接影響手術質量。而達芬奇內鏡器械和系統造價昂貴,設備精細,零部件極易容易保管不周導致丟失,而常規手術室器械管理模式與專科組達芬奇內鏡器械管理模式較不相同,提高手術室器械的質量降低術中器械故障率[4]。專科組器械管理模式具有系統性、科學性管理體系,主要包括:①完善器械保管、使用、破損檔案:根據領取器械完善器械原始數據,對于日常手術消耗應詳細記錄,記錄信息避免涂抹、修改等,同時簽字后應蓋章確認,明確責任劃分;②組間達芬奇內鏡手術系統專科小組:對于達芬奇手術應有專業護理人員和術者相互配合進行,應明確操作流程和規范,減少由于操作和技術不精導致器械的損傷和壽命的消耗,對于未列入配合的護理人員應進行觀摩和模擬等,提升經驗和技術,逐漸壯大達芬奇專科小組和護理水平;③達芬奇內鏡使用和保管:為保證達芬奇內鏡器械完好,應在日常使用時操作規范,術前和術畢應詳細檢查細小零部件數量,同時術后應進行手術系統進行檢修,避免由于硬件和軟件影響手術效果;④工作區域和責任劃分:對于達芬奇內鏡手術系統和器械應由專人保管,對于非專業人員禁止操作、使用、保管器械;⑤規范使用保養、消毒、維護儀器和設備:避免采用強酸、強堿、質地應以及非專業設備擦拭、清潔、消毒儀器,避免由于使用不符合規定清潔和保養設備破壞達芬奇內鏡系統和設備,以及消毒和清潔時間應固定,且設立登記本,詳細記錄清潔日期、人員以及消毒范圍等[5]。
通過該次調查發現,觀察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術時間、平均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故障率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于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管理應用專科組可有效提高器械在術中的使用效果,降低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前準備時間,延長器械使用壽命,值得各醫院機器人輔助手術設備護理管理推廣。
[參考文獻]
[1] 邱德葉,黃靜波,朱玉玲.達芬奇機器人系統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2):82-84.
[2] 甄潔玉.達芬奇機器人婦科手術護理中開展常規護理與人性化護理的價值對比[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7).
[3] 吳小林,陳翠敏.標準操作程序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清洗流程中的應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9):906-908.
[4] 袁怡,凌賓芳,趙青,等.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肝癌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7(20):1893-1895.
[5] 于秀榮,李秀麗,卜春花,等.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小腸代陰道整形手術安全管理[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8(4):59-61.
[6] 唐魯,李曉芳,朱國雄,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與傳統腔鏡手術護理配合的比較與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4):1115-1117.
(收稿日期: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