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侯婉瀅
【摘要】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是牛津大學本科教育始終保持卓越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隨著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發展的愈演愈烈,國家、社會和高校等各層面都對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在對“本科生導師制”問題的強烈關注下,通過對英國牛津大學的本科生導師制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發展狀況進行反思,為完善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建設方面提供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研究分析;啟示
牛津大學本科教學是以導師制為基礎的,導師制被稱為“牛津皇冠上的寶石”。導師制在牛津大學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在19世紀時,牛津大學將導師制作為其本科生教學的基本模式,迄今也有約兩百多年的歷史。著名高等教育學家弗萊克斯納認為,牛津大學本科生中相當多的人已達到美國和德國研究生的層次。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頗有借鑒意義。
一、牛津大學導師制成功的經驗
在明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牛津大學導師制規范著導師制實施中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教育模式,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方式和特點。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采取對學生個別指導的教學模式;采取以啟發式教學為宗旨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倡平等合作自由的學術氛圍。牛津大學的授課制度是傳授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并行。在與學生合作的前提下,導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啟發,引導學生獨立得出結論。同時,師生都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討論氛圍,師生關系也更為融洽,指導效果更為顯著。“導師非常關注學生個體、師生雙方的合作關系以及認真對待知識的獨特態度”使得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牛津大學的導師教學模式是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地指導培養。導師關注學生個體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按照學生個人能力進行教學。導師的教學過程是以師生雙方的合作為基礎的。導師負責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工作的技能,是學生批評性的指導者,對學生學習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在本科生導師制下,導師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真理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獨立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導師所做的是幫他進行判斷和改正。
二、當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從教師層面看,導師自身責任意識不明確,導師指導過程有名無實,導師指導與學生需求存在脫節等問題;從學生自身而言,參與積極性不高,忙于應付而非認真對待導師的指導等問題。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對高校導師數量的要求很高,而國內許多高校的導師教學、科研工作的壓力相當大,根本無法全方位督促每一位同學。同時,目前我國許多大學頒布的《XX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管理》的制度,大都是理論與實踐不同步。此外,本科生導師制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院系權責不清的問題。高校沒有出臺針對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量化考核的指標,國家也沒有以正式的形式就有關本科生導師制做出明文規定。因此,導師們在工作時不得不反復界定自己與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畢業論文導師、實踐指導教師等有明確工作職責的崗位教師的關系。部分高校學生和導師之間無法進行雙向選擇,這些均導致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狀態。
三、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對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啟示
高校可以通過增強導師遴選的靈活性的方式,解決其生師比不協調的問題;適當放寬導師遴選條件,爭取擴大選擇的范圍面。同時,通過“量化導師工作任務,明確監督評價指標”;“加大獎懲力度,優化師資配置”以及“強化導師培訓制度”等具體措施來構建有針對性的本科生導師的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需要明確導師工作的具體內容,幫助導師明確自己的職責。教師是學生在校的主要引導者和督促者,與學生的發展息息相關。首先,在本科生導師制下,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其進行因材施教,個別指導,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有側重點的引導。其次,教師應該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對學生的指導時間做出明確安排,積極落實指導督促工作,對學生學業和發展負責。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和督促學生持續性學習和健康成長,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助益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學生來說,在本科生導師制下,應該摒棄被動的態度,成為積極參與的主體。首先,學生應該客觀細致得分析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優缺點,并對自己的大學生活作出合理的規劃和安排,兼顧學業和社會實踐,追求全面發展。此外,學生還應該積極提問題,主動與導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再次,學生應充分利用導師制的優勢,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認真聽取導師的意見或建議,用以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大學生活。最后,學生對于導師的意見和建議應予以高度重視,努力實踐,并及時反饋。
參考文獻
[1]BrianHarrison.TheHistoryoftheUniversityOxford,The TwentiethCentury[M].ClarendenPress,1994:163~164.
[2]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2,241.
[3]杜智萍.牛津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模式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06(06).
[4]黎佳思,管陽太.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現狀和發展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5).
[5]馬靖.中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變革初探[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5.
作者簡介:吳婷婷(2000—),女,甘肅平涼人,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中學高三三班,學生;侯婉瀅(1993—),女,湖南溆浦人,碩士,研究生二年級,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