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軒 鄭美靜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其次從提問內容、提問難易程度、等待時間、教師反饋四個方面探討了課堂提問技巧,從而提高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師生互動;提問技巧
一、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無效提問
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提問有相當一部分是隨意的、盲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沒有確定提問的目的,沒有對問題進行細心的策劃與設計。教師提出的問題太難,學生沒有能力回答,相反提問太簡單,學生覺得無趣而不屑回答。甚至有些口頭禪式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等無效提問在課堂上也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削弱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生被提問機會不均衡
有些教師缺乏耐心,在拋出問題后即刻想得到學生的正確回答。然后在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時間的前提下隨機點名,或者是按點名冊名字順序依次點名,如果被提問的學生無法回答老師的問題,教師又會點名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學生繼續回答。這樣的提問忽略了問題的難度與學生水平的聯系,從而導致了回答不出或回答不正確不完整的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敗了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三)教師簡單、機械的反饋語
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給出答案的精準性,而忽略了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熱情。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老師通常的情況下只給出“good”“well-done”“that's right”等簡單、機械重復的積極反饋語,而未作詳細的解釋和評論;對于回答欠準確的學生,老師一般會直截了當地糾正其錯誤,而未采用策略把學生向正確的思路引導。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提問策略研究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面向全體學生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在備課時,應反復鉆研教材,了解具體的課堂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水平的差異性,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出與其水平相適應的問題,并且選擇貼近他們實際生活的提問內容,選擇他們樂于接受的恰當語言,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另外教師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針對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要保證每位同學尤其是英語水平偏差的同學有被提問的機會。為了確保提問的普遍性,教師可以將設計的問題分出層次,以便向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對于水平偏高的學生提出綜合性的理解性的問題,激勵其思考;對中等程度的學生提出一般的問題幫助他們鞏固課堂所學;而對于水平偏低的學生應以展示型問題為主,鼓勵其參與課堂互動,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合理設計問題,把握難易程度
部分老師由于缺乏對學生英語水平的了解設計出來的問題不太符合學生的實際程度。如果設計的問題過于寬泛,學生會一頭霧水,不知從哪一方面著手回答老師的提問;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沒有能力作答,從而造成課堂沉默的尷尬局面;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對學生缺乏挑戰性,使他們不愿也不屑參與到與老師的問答互動中來。教師只有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有梯度的難易適中的問題。
(三)適當增加等待時間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提出問題后就迫不及待的點學生作答。在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前,教師給予學生的等待時間通常為三秒,也就是說,學生只有短短的三秒鐘的時間思考和組織語言去回答老師的提問。被點名的學生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十分困窘,老師見狀,立即放棄,隨即重新點名提問。這種做法不僅會傷害被問學生的自尊,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其喪失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實際上,此時教師若能以平靜的心態,耐心地延長一點等待時間,并且通過解釋,提示,或進一步的提問來幫助被提問者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會讓教師的課堂提問變得更加有意義。通常情況下,教師提問后的等待時間不多于三秒,而學生則希望教師能夠給予他們更多的等待時間使他們能夠充分地思考問題。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的時間對教師的語言輸入進行加工,才會讓學生的語言輸出變得更加有效。
(四)給予及時恰當的反饋
教師的反饋也需要一定的策略。消極的反饋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削弱課堂教學效果。當學生作答正確時,教師要給予一定的贊揚。被表揚的學生會有認可感和成就感,甚至是享受作答的樂趣,隨后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從而回答老師的提問。當學生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或者不能作答時,教師不能一味地幫助學生糾錯,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而應該進行鼓勵,進行引導,幫助其剖析問題,細化問題,使其意識到自己錯在何處,該如何改錯。這樣的反饋可以喚起學生的自信,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師生交流中。
三、結語
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有利于課堂師生互動的有利進行,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英語教師深入探究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