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科技競爭日益激烈及對工匠精神迫切需求的時代,行業企業發展的潛力、耐力對于員工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為高端精準的需求。個體發展也深受職業素養的影響。時代、行業企業對于高等技術應用大學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等技術應用大學;職業素養
一、職業素養內涵
對于職業素養的內涵界定,研究者們從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不同的學科維度進行了較多的論述。大多研究者對于職業素養的界定,很多集中于“綜合素質”的論述。如有學者認為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的綜合品質。主要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為和職業意識等。諸多的研究界定中,對于職業素養的適用場合比較集中于職業活動、工程過程及工作環境。同時,對于職業素養的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都有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比較傾向于把職業素養界定為綜合素質,不僅包含心理意識層面的隱性的品質,同時也包含行為方面的顯性能力。
二、高等技術應用大學職業素養培養的溯源
高等技術應用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大多數為高等技術師或者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決定了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職業素養的培養最為直接的意義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求職過程中的職業錯位往往可以追溯到職業素養之上來。一方面畢業生一崗難求,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難求一人,在這中間就體現了人才的不匹配。這種不匹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個人的職業素養難以匹配企業的企業文化。在求職面試中,職業素養好的學生往往會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能更容易的實現就業,而職業素養差的同學往往是自我求職失敗的一個重大因素。因為在求職面試的過程中,心理學上所說的首因效應所起的作用非常大,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求職者的專業知識及職業能力很難進行辨別和區分,而對于個體的職業素養則更易被覺察到。
職業素養的培養最直接的意義除了能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外,從長遠來看,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都是有利的。為什么職場中有些人技術能力很平凡,在職場的發展中卻能平步青云,有的人技術精湛依舊處在工作的最底層,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在這里一個人的職業素養往往可以給出滿意的答復。
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得益于其專業知識能力的,而85%卻是靠的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及為人處世的技巧。而人際交往及為人處世的技巧則是職業素養的一個方面。
三、高等技術大學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一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產業發展迅速,軟件行業隨之迎來大發展。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備受國際關注。對于高等技術院校而言,加強軟件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作為即將成為21世紀擁有最大產業規模和最具廣闊前景,軟件行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未來。
而對于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所具備的職業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職業道德上要具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有較高的社會道德責任和義務;在職業技能上要求習得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分析設計軟件系統的能力,并且更高的專業要求是要具備專業遷移的能力;在顯性的職業行為上要具有較高的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技巧等。
為了進一步提升軟件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首先需要以專業課程為載體,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有效的實現專業課程的思政化,教師的力量在課程思政中發揮主導引領性作用。目前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作為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在現實的教學中往往比較重視專業課程專業知識的學習,很大程度上將專業知識與職業素養相分離,這種情況下造成學生在意識層面忽視職業素養的重要性,所以鑒于此種狀況,專業課程教師要在第一課堂有意識的講職業素養相關知識嵌入到教學內容和課堂講授之中;其次要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作用,積極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將職業素養精準的融入到第二課堂之中;再次,要在學生的認知實習及專業實習階段重視職業素養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學生的實習實踐作為職業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路徑。使學生認識到在工作中的責任和壓力,提高自己的責任意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學生的實習過程中,學校應和企業溝通,對于學生應有最基本的要求熟知軟件質量保障體系,以使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能夠培養端正的工作態度和嚴謹務實的工作精神;最后,在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上要將職業素養相關知識嵌入到宣傳中,對于職業素養的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鄭和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7(07).
[2]張皖玲.關于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7(01).
作者簡介:李艷霞(1986.05—),女,漢族,山東濱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