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宇
【摘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海南發展關注的焦點工作。科技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是人類科技活動的根本目標。以現階段海南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特點,分析新時代背景下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要如何進行。
【關鍵詞】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時代
一、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階段的風險分析
(一)資金風險
成果轉化是一個再研發與再創作的過程,需要充裕的資金作為保障,這樣不但可以集中研究精力,也可以做好技術推廣。通過整合以往發展案例可知,成果轉化的資金風險較大,具體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投資體系不完善。對比來講,我國對科研工作投入的資金較多,但對成果轉化的投入卻很少;其二,資金需求存在矛盾問題,致使大部分質量高、受歡迎的科技成果無法有效轉化。
(二)市場風險
成果轉化過程從本質上講就是市場化的過程。市場的變化是無常的,因此其中存在很多不明確的因素。另外,市場風險也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過程的最大風險。市場風險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其一是指農民與涉農企業能否可以準確掌握海南農業科技成果的市場潛力;其二是指消費者對購買新產品的期望。
(三)合同風險
這一風險包含訂立前、訂立時及履行中的各項風險。在成果轉化工作中,因為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導致法律風險意識越來越單一,合同違約、糾紛等問題經常出現。以現階段發展較多的訂單農業為例,其中也存在很多合同簽訂以后,公司或農戶依舊找各種借口不履行訂單的行為,最終導致公司或農戶的財產受到損傷。
(四)法律風險
這一風險是指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因為法律因素無法為海南熱帶農業生產構成損失的可能性。海南農業的發展與大農業一致,都是依據勞動力、資本及科技投資優化發展速度,因此海南農業科技成果也要符合國家提出的各項法律規定,尤其是《農業法》《技術合同法》及《專利法》等內容,此時的法律環境直接影響海南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廣效果,屬于成果轉化成功的重要要素。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法律規定、優惠的政策及科學的機制等都可以加速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二、新時代背景下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開展方案
(一)革新科技體制,優化科技進步機制
科學研究機構與社會經濟發展結構不匹配,會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效率。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技技術持續創新的背景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構建,農業應用技術型或開發型的科研單位也開始向農村、企業推廣,以“找準落腳點、穩住一頭,逐步放開”的原則,正確處理“穩”與“放”的關系,促使各階段的管理工作都可以有步驟的落實。通過整合實踐發展案例可知,在加速農業科研機構發展的過程中,科技人員要在經濟建設主戰場工作,需要省屬科研院所做先行者,積極探索結構調節與人才流失的解決方案,以此從基礎上優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效率。
(二)調節農業產業結構,分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方向
一方面,工作人員要多了解和學習《農業法》《科學技術進步法》及海南省提出的《關于加速科技進步的決定》和“科技興瓊”等相關政策,以此保障實踐工作有基礎保障;另一方面,要爭取更多方面的支持,促使農科工貿一體化發展,構建全新的工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現從政府、農民及企業等社會公辦的發展模式。
(三)引用現代科技,革新農牧優良品種
種子種苗是農業增產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結合“有所趕,有所不趕”的原則,全面分析海南農牧優良品種的選育引進和推廣工作,選擇適宜的優良種子與種苗,并提出完善的節水灌溉、自然災害綜合治理及施肥等技術理念,促使農業發展得到有效保護。另外,農業科研單位也要加大與其他部門的合作發展,積極組織各方力量一起進行科研工作,如菜籃子項目等,都是當前海南社會經濟發展關注的焦點工作。
(四)領導農業科技工作,保障成果轉化落實效果
各級農業行政、教育及推廣等部門的領導人員,尤其是“一把手”,要在工作過程中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放在重要議事中,各級農業行政、科技主管部門在組織進行農村科技與經濟發展規劃工作時,要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理念進行深層探索,多了解和引用科技、教育等方面專家提出的見解,促使決策具備合理化與民主化。因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不但包含農業科技,而且會涉及到農業經濟,包含內容廣泛,需要落實的項目也很多,因此所在區域的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這項工作的關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海南地區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階段的風險具備廣泛性、多樣性等特點,貫穿在整體轉化工作中,因此要想保障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海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有序進行,就要從各個方面入手,全面、正確地判斷潛藏風險,并整合以往工作經驗,提出有效的防范和規避措施,以此提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加速現代熱帶農業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萍,盧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官產學研金”合作研究———以海南大學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7(01):2~7.
[2]鄧春梅,李茂芬,謝錚輝,姚偉.海南農業科技110服務站的現狀分析及發展思考[J].湖南農業科學,2015(07):11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