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焱
【摘要】根據中職學生喜歡動手勝過動腦、形象思維強過抽象思維、熱衷于網絡信息使用的特點,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搭建信息化移動終端學習新模式,在專業課教學中采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網絡學習平臺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是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手段;專業技能;課程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教學方式單一
填鴨式的書本教學仿佛紙上談兵,說教、理論多于實踐,雖然部分教師能夠把一些模型、掛圖和生活實例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仍然不能完全適應知識點和目前中職學生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能力脫節的現狀。
(二)考評以課本知識考核為主
現行的考評體系基本上是以閉卷筆試考試為主,評價標準單一,突出表現在分數價值判斷上,阻礙了學生創造性、個性的成長,也限制了學生主動求知探索的主體性的發揮。
二、教學過程及考試過程的統一性弱化了個性差異
傳統的教學過程是設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并盡量的完成它,這樣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相同層次的知識,低層次的學生覺得吃力,而高層次的學生覺得學不到東西;考試試卷統一,不注重個性差異,不能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改革
我校近年來首先在電工電子類的專業課程中實施的“做中教、做中學”的項目式教學方法改革,并逐步在各專業課教學中推廣實施,逐漸構建了一個符合中職學校特色、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
所謂“做中教、做中學”即是指把傳統的課堂教學轉移到實訓實驗室,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學習、練習;配合“做中教、做中學”再加上“做中練、做中考”,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過程性考評,而不是終極考評。在此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更多地表現為隱性的;而學生學的活動則躍然眼前,表現為自主性的學習活動。
(一)做中教
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布置任務書。教師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及能力構成,將課程劃分為由任務組成的項目或是模塊,以行為任務的方式組織教學。
(二)做中學
利用移動終端創建網絡學習環境,通過學生在實訓實驗室的動手實驗和動腦思考,使課堂的“知識本位”向“技能、能力本位”轉變,旨在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同時,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比如通過測量色環電阻的任務來掌握色環電阻各色標的含義;通過測量晶體管各極電流的任務來學習電流放大作用等。
(三)做中練
該部分依據任務書中所列的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練習,通過移動終端下發課堂小練習,并輔以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及動畫,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基本技能的熟練程度,以及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創新發揮的空間。
(四)做中考
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教學延伸至課前和課后,并在網絡平臺中建立立體式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逐步取代傳統的期末考試。對任務書的完成過程按照考核標準進行質量監控和客觀的自評互評,同時對學生在課堂學習和小組活動中表現出的自我管理、與人溝通和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進行考評。
三、深化專業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1)部分專業教師的綜合水平尚達不到專業課程改革的教學需要,這將成為深入改革發展的瓶頸。在教師提高思想意識、主動提高自身技能素質的前提下,培訓機構也應該多組織相關教師到企業現場學習相關操作技能。
(2)現行教材不適合專業課程改革的需要,需要開發企業需要的、學生喜歡的、教師擅長的校本教材。
總之,“做中教、做中學,做中練,做中考”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加符合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實際情況,雖然尚存在著有待解決的問題,但在我校的課程改革中已經初見成效,這種課程改革應該繼續深化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蔡蕓.國內外機電一體化教育的對比分析[J].高教學刊,2017(20).
[2]蔣賢海.機電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改革探討[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