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程機械行業的周期性發展,人員的流動性太大一直是企業發展的局限,通過對德國雙元大學生培養的分析,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發展可以圍繞工程機械專業的學校、企業、政府可以提供的資源出發,多方協調將各方的優勢引入辦學中,深化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增加專業服務社會能力,以期為工程機械企業提供高素質人才,為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是保障。
【關鍵詞】工程機械運用技術;雙元大學生;校企合作
一、德國雙元大學生培養模式
優秀的學生在德國有企業提供參加雙元制大學教育的機會,現在整個德國雙元大學生教學大概七八千余人,所有的專業都可以進行雙元大學學習,雙元教育融合在正常的教學中,雙元指的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學生兼具企業培訓生和學生的兩種身份。學生培訓完成之后既是工程師也是技師。
雙元教育與大學教育的區別是在課堂后,學生要進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專業學習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聯合學習,聯合學習是學生在錄取之前,就與企業簽訂相應的雙元聯合學習的協議,需要在企業報名雙元學習的課程。企業提供雙元學習的崗位,學生進一步的深入實踐鍛煉,并取得一定的職業資格證書。聯合學習的,學制一共4.5年,學生在企業報名雙元培訓。企業擇優選擇優秀大學生參加雙元教育培訓,在企業簽訂合同之后,學生去學校報到,符合學校的要求之后學校可以為其保留一年學籍,學生企業實習一年之后參加行業考核合格之后進入學校學習,企業規定學生進入特定院校進行學習特定的專業。在學生入學前進行13個月左右的職業培訓,培訓之后企業進行考核,合格后進入大學學習。大學進行課程的學習與普通大學生一致。在大學進行放假的時期或者是大學規定的實習的時期,都進入該企業進行職業培訓。畢業時要接受行會的考核,考核合格,才頒發相應的職業證書。企業培訓實習與學校的內容各自分開,互不影響。雙元學習不僅要獲得職業培訓證書,也要獲得學校的學位證書。
另一種雙元學習稱為深入實踐,學制為3.5年。和大學學習不同在于學生在任何假期都要進入特定的學校進行雙元職業實踐。與企業簽訂相同的職業培訓合同。雙元大學生的培養一般在企業主頁或其他渠道可以獲得相應的雙員學習崗位,學校只負責進行宣傳,工科學生每個月可以獲得750到1000歐的工資。學校要求企業要有一定資格的培訓老師。企業對學生進行面試,試工,人才培養評估,挑選人才之后,才和學生簽訂相應的培訓合同,學生可以用該合同去找大學進行雙元制培訓,但一般大學是和企業對口的,由企業確定,讀每一個專業的某一個方向,符合大學資格才能夠進入雙元學習。
二、雙元大學生培養在中國面臨的問題
雙元大學生是為企業培養儲備人才,是德國在人力資源競爭中的產物,是扎根于的德國重視技能人才的土壤,而且對員工綜合素質要求提高的基礎上形成的特色高等教育。明確職業教育的對象是將學生培養成適應企業需求的技能人才,下沉到企業中,實在為企業培養人才,按照企業需求和學生興趣進行培養,才是符合職業養成的正確道路。
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學校學生和企業之間的權責義務不明確,以及潛在的一些問題的處理會使學生在企業實習中遇到問題的被動及劣勢的地位。企業一直不能找到長期的高素質員工,較高的員工流失率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學校培養的學生到企業中還要在培養,不能快速融入企業的生產中去,大量的學生在企業試用期中離開企業重新求職,三方的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形成了中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大問題。如何發揮企業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國內的高職教育中還沒有找到一條順利運行的道路。
三、問題解決方案的思考
工程機械行業本來就是高投入,設備金額高,設備種類多,校企合作建立雙元大學生培養的需求強烈的行業,但是現在人才培養面臨各種問題。德國的國情和中國不同,照搬德國模式,或者直接引進的德國的職業教育培訓和認證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看上去不是現階段的最佳方式。如何引進德國方案使其中國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方案才是正確的方案。
(1)建立企業開放制度,讓學生有機會提前進入企業參觀了解,以便確認職業方向。完成高、中職學生實習單位認證,保障學生實習質量,以便建立更深入的政企校的協調和職業技能人才質量保障體系,推動學生的遞進式校企輪訓培養以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2)開展德國的技能認證工作,按照比例選取部分老師也參加學生的技能認定考試,讓教師全過程的了解德國技能考核的設計思想和實施細節,可以內化到國內的職業教育和認證中去。(3)由多方參與職業培訓中的實際項目化教學的內容和考核的細節,建立學生的職業培訓詳細能力記錄和評價體系,讓學生和單位都能了解其職業水平。(4)增加教師的培訓(技能、教育學)和鼓勵教師參加學歷教育,提高教師的自身能力。(5)出臺相關的法令法規,厘清明晰學校、學生、企業的相關法律地位的責任權力,解決學生身份在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尷尬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毅.建構工程機械技能考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3).
[2]高萍,繆勇.借鑒德國雙元制大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2).
作者簡介:謝毅(1983.08—),男,土家族,重慶萬州人,工學碩士,重慶三峽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