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穎
【摘要】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的教育期較短、進入學校的學生結構較為復雜,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大部分學生來自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技校,這導致他們在踏進校門后,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學習態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本科學生的特點。學生基礎文化、為人素質都不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持續性都較差,不感興趣,求知欲不強。有些學生學生生活行為不文明,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組織紀律性。另外,生源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基礎不扎實,對學習缺少興趣、學習能力較差、自律能力不足。
【關鍵詞】學生管理;人性化思維你;服務學生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及特點
當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托輔導員隊伍來開展,輔導員是與學生直接接觸最頻繁的教師群體。當前,輔導員隊伍呈現出越來越年輕的結構特點,80后、90后的畢業生逐漸成為輔導員隊伍的主體,而學生群體也主要是90后、00后,他們身上呈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個性特點及意識特征。大多數高校采用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主要強調集體管理、硬性管理、規范管理,對輔導員和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這種管理方式容易與90后大學生的性格特點產生碰撞和沖突,引起他們的抵觸和逆反心理,已經難以適應對新群體的管理需求,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人性化思維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實施人性化管理已成為時代的要求,針對大學生日益鮮明突出的獨立意識、主體意識、平等意識等特點,學校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的原則,在管理工作中大力貫徹實施人性化管理思維,進行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從大體上來看,主要可分為輔導員隊伍的人性化管理和學生群體的人性化管理兩方面。
(一)給予輔導員隊伍人文關懷,調動工作積極性
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應該根據當前輔導員隊伍的個性、發展特點,在工作、生活、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等方面,對輔導員進行人文關懷,在生活中給予關心和關注,在工作遇到困難時應給予支持和幫助,并組織和進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滿足輔導員自身發展的需求,從而增強輔導員集體意識。對輔導員要堅持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學校的一些制度改革,可以充分聽取年輕輔導員的意見,鼓勵輔導員對如何高效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積極提出意見,從而增強輔導員的歸屬感,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效率。針對90后輔導員的意識特點,對學校規章制度和學生管理規定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輔導員正確、客觀地認識和理解學校規定的出發點和考慮,從而做到徹底貫徹實施。
(二)以學生為本,樹立人性化管理意識
1.健全和完善學生管理機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直以來,高校更多實行的是統一、硬性的規范管理,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計劃,以及學籍規定、獎懲措施等條例時,更多地注重對學生的約束,過于強調學生的義務,而忽略了學生的權利、個性、身心發展需要等。學校應該改變以往僵化的管理思維,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需要,主動關心、關愛、關注學生。修改以往過于損害學生主體性、自覺性、主動性的相關規定,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學習、生活、發展、就業等問題。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發揚民主,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并鼓勵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
2.提高服務學生的意識,進行人文關懷
學校和輔導員都應該摒棄以往管理學生的意識,樹立服務學生的人性化管理觀念,密切關注學生的狀態。積極利用學生組織的作用,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服務,讓學生感受到班級、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重新明確和強調班級、年級學習委員、生活委員、心理委員、就業信息員的責任范圍,通過學習委員,來反應同學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校應及時給予幫助。生活委員在平時的生活中,發揮觀察和收集反應同學生活情況的作用,對于生活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反饋,再由輔導員或學校給予獎助學金、勤工助學等幫助。通過班干部、年級干部、校級干部的作用,形成比較完善的服務網絡,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幫扶。
3.利用新的信息技術,全方位拓寬學生管理渠道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渠道。當代大學生對新事物接受能力非常強,并且充滿好奇心,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新事物。目前,大學生廣泛使用QQ、人人網、微信等交流聊天工具,喜歡上傳照片和朋友圈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念。輔導員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及時地跟上學生的速度和思維,通過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最新心理動態,并且及時地和學生用QQ、微信、人人網等工具進行交流溝通,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更直接、更方便、更快捷地隨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將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輔導員隊伍和學生群體的管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學生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等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形勢對高校綜合改革提出的要求,是高校管理制度的根基,更是學生群體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胡勇.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改革與開放,2010(14).
[2]李振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分析[J].亞太教育,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