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研究如何將微信平臺作為高職設計專業課程延伸教學,以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設計工程學院“設集”公眾號構建生成教學集合資源的應用為例,組織教師與學生共同維護建設微信平臺,激發高職學生在微信平臺獲取教學延伸信息的樂趣,拓寬學生接受知識的視野和途徑,培養學生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高職學生;設計專業;課堂延伸
一、高職設計專業微信平臺構建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職設計專業公眾號建設較少
微信平臺的建立,更是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信息傳播主體,對外進行有個性的宣傳。目前,國內部分高校認識到單一媒體類型為主導的傳統教育模式難以達到全媒體時代業界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如中央美術學院公眾號、江南大學公眾號(DBI設計情報局)。據調查,本科院校設計類專業開設公眾號居多,高職院校開設的較少,且消息發布不定期,內容沒有統一版式,大部分只是針對某門課程或某一專業方向進行推廣。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相對較低,因此,更應該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供建立良好的線上學習平臺。
(二)微信公眾平臺互動交流形式豐富
高職設計專業課程更適用于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推送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微信公眾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為其定制個性化的學習資源。由于設計專業的特殊性,在課程當中需要學生通過如手繪與圖片、照片、影視、互動等方式去設計實踐,同時,師生課后互動交流缺乏,每門課程中涌現出一批學生的優秀課程作業作品將無法得到展示。因此,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圖片展示、互動交流、文章推廣等形式進行發布。學習資源在平臺中發布后,學習者可以通過轉發和分享,迅速地將學習資源傳播推廣出去,可提供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平臺,促進師生課后交流互動。
(三)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隨著移動端的快速發展,學生們更加習慣通過手機來獲取資訊,利用碎片化時間,可在任意時間地點進行非正式學習。微信公眾號具有互動性強、發布廣、傳播快等功能,通過精品課程展、學習競賽等多種形式在公眾號內的明晰模塊分類發布,學生通過自身需求獲取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學生自主學習環境,提供豐富多元的課后教學的延伸。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我反思的精神,為培養有獨立思想、個性的未來設計人才奠定基礎。
二、高職設計專業微信平臺構建與實踐———以公眾號“設集”為例
(一)創建微信公眾號
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創建公眾號“設集”。“設集”中“設”為設計,“集”為集合,“設集”的含義是指把優秀設計作品集合在一起,匯聚設計工程學院藝術專業中的各個專業方向的優秀作品;同時匯聚國內外前沿設計資訊、大師介紹、素材分享;匯聚設計工程學院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推廣等。以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設計工程學院教研室的名義進行推廣。
(二)微信公眾號功能設計
“設集”公眾號分為三大模塊,第一,課程展示。將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設計工程學院里各大專業課程作業精品與獲獎作品展示,專業分別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動漫制作技術專業、建筑室內設計專業、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通過瀏覽作品主動學習各個專業優秀的創意表現方法與表現技法。第二,設計分享。分為設計類賽事資訊、設計類素材分享、設計大師介紹。通過設立微信公眾號,上傳優秀的設計案例、資料圖像、設計理念供學生學習,與學生及其他教師團隊成員互動。第三,創新創業。推廣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與校企合作情況。把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展示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提高學生的創業潛能,激發更多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投身到創新創業項目中去。
(三)微信公眾號內容推送設計
設計專業微信公眾號更加應該體現設計感,首先,從頁面排版上,需要對“設集”公眾號設計統一的視覺識別系統,包括公眾號圖標、統一字體、統一顏色、輔助圖形、二維碼等設計。其次,從用戶體驗上,可對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師生設置自動回復功能;在微信課程展模塊下方區域設置投票功能,學生可以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參與互動;開通評論功能,提供師生課后交流平臺,微信平臺的留言便捷性讓互動變得簡單可行;設置關鍵詞搜索功能,如在設計分享模塊中將會有設計大賽與設計素材的推廣,學生通過關鍵詞查詢可減少查詢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翁麗芬.微信平臺作為高校設計藝術專業課程延伸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8(01):81~82.
[2]魯寧.信息化條件下高職藝設專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12).
作者簡介:杜蔚苗(1992.08—),女,江西贛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