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沉燕
[摘 要] 為響應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要求,進行課改刻不容緩,對一線教師而言就是改后怎么教、如何教才能教出高水準的學生。
[關 鍵 詞] 課改;會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9-0163-01
一、課改背景簡介
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在保障培養技能的基礎上,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實現就業和升學兩手抓。同年,浙江省教育廳也下發文件,提出浙江省開展中職新課改。這次新課改的浪潮下,會計專業響應政策要求,組織專業教師編寫新教材,應《決定》要求,教材編制分模塊進行,使用工作過程導向性的教學模式,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二、原技能教學與新課改后技能教學的差異
新課改下,將會計技能列為單招單考的一個獨立考試科目,這是對以往會計高考教學的一個重大突破,讓高考班的學生能夠做到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的雙成長。但是面對新的教學課程設置的變化,對我們的教學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是教材的變化,原技能教學中,我們采用《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兩本書的理論體系進行教學,針對技能,我們穿插在理論教學過程之中,特別是《基礎會計》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九章,分別涉及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我們的技能教學也主要集中在此階段教學內開展,配以適當的技能操作實訓來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但是新課改下,教材的編排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采用了分模塊的知識點編排方式,出版了《走進會計》《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登記與核對》《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會計電算化》六本教材,這六本教材的編排方式以技能實訓為主,配以理論知識的方式展開,從一開始就強調了學生技能方面的訓練要求,這個創新點是教材最大的變化。
其次,原技能教學中,理論知識的講解集中,技能訓練分散進行,一般我們安排在每學期期末階段進行為期一周的實操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新課改下,由于教材和教學目標的變化,對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的是教師教學的展開,由于沒有系統理論知識的鋪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實訓為主的教材,要補充充足的理論知識來幫助學生支撐起整個知識架構。而且新教材的系統做賬實操,不再要求學生以分崗實訓為主,而是采用會計核算程序的方式分塊教學,所以技能訓練隨著學生開始學習會計知識就一直在進行。
三、新課改下會計技能高考教學的過程
新課改下,技能從就業班的教學重點轉到高考班的教學重點之后,可以說整個高考教學過程都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在教學模式的變革下,學生從原來只需要準備專業理論考試到現在轉變為需要參加理論和技能兩項考試,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新的要求,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會計高考技能教學中,得出以下結論:
(一)面面俱到,循序漸進
學生剛進入中職一年級,就需要學習系統的會計做賬實操,對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引導不利的話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因此,在第一次的會計技能教學中,要慢、全、細。“慢”指學生接受速度慢,教師上課速度放慢,讓學生能夠充分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打下扎實的基礎。“全”指新教材編寫的很多理論知識點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補充,所以在一輪教學中,需要補充完全,讓學生能夠搭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細”,細節決定成敗,一輪教學往往是學生知識掌握和記憶最牢固的一個階段,細節講透,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二)精益求精,各個擊破
一輪教學之后,一般學生需要的是二輪的鞏固,高考班更是需要開始復習,針對第一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各個擊破,逐步探究,做到精益求精,每個問題都需要反復推敲,直至深入貫穿整個知識體系。同時,由于會計實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不同的會計人員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操作習慣,有些常規性的問題需要多次反復強調,爭取讓學生做到理論與技能共同進步。
(三)融會貫通,細節制勝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反復學習會出現一些易錯點,特別是細節的推敲方面,常常會因為忽視而出現錯誤,所以在三輪教學中,更要講求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反復強調易錯題,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對高考班的學生而言,細節往往決定了考試的成敗,所以在教學中,不斷強調重難點、易錯點等,對學生十分重要。
經過三輪教學,學生可以搭建起自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自我復習,并且面對任何類型的題目都能從容答題。
四、總結
在目前的教學形勢下,課改對學生和老師都是新的挑戰,特別是對新加入的技能高考而言,為了提高學生的技能實操水平,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而唯一的目的是讓更多優秀的中職會計學生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為社會輸送大量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