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紅 吳莉莉
摘 要: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對廣州市白云山、大夫山、冒峰山、白水寨參與戶外登山運動的群眾進行調研,旨在深入探究廣州市群眾參與戶外登山運動的基本情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為更好的促進廣州市戶外登山運動快速發展建言獻策。研究發現:登山步道存在安全隱患;登山群眾對技能和戶外專業知識的重視度較低;參與形式比較單一;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的積極性不高。提出建議: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登山群眾的技能和專業知識培訓;重視戶外登山社團的發展;加大宣傳,提高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積極性。
關鍵詞:廣州市 戶外登山運動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2(c)-0162-02
近年來,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以及《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相關政策,明確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戶外登山運動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當前,戶外登山運動已成為人們娛樂、休閑和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群眾對戶外登山運動需求日益突出。為掌握廣州市戶外登山運動情況,掌握群眾需求,更好的促進廣州市戶外登山運動快速發展,全面豐富廣州群眾生活質量和城市文化,通過對廣州市白云山、冒峰山、大夫山以及白水寨參與登山運動的群眾發放500份問卷,對廣州市群眾參與戶外登山運動情況的進行了調查,共收回問卷480份,其中,無效問卷13份,有效問卷467份,問卷有效率將近93%,對所獲得的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 廣州市群眾參與戶外登山運動的基本情況分析
1.1 廣州市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的基本情況
1.1.1 受訪者居住地情況
調研可知,此次參與登山運動的467位受訪者中,廣州市居民有190人,占40.69%;廣東省內(廣州市除外)居民有213人,占45.61%;廣東省外的居民有64人,占13.70%;由此可知,參與登山活動的人群主要來自廣東省內,占比約86.30%,而省外人數僅占13.7%,相差懸殊。登山活動舉辦的地點和參與者的居住地是密切聯系的,山地資源的所處的地理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1.1.2 登山人群從事登山戶外運動年限情況
調研可知,從事登山運動一年以內的人占51.18%;占總比重的一半,說明近年來人們對登山運動的概念意識逐漸深化,登山運動逐漸興起,人們對登山運動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說明之前受經濟和登山資源的地理開發的影響,登山運動受歡迎程度較低。
1.1.3 登山人群使用登山步道的主要目的
經調研得出,參與者使用登山步道的主要目的為強身健體的人數達326人,占總比重的69.81%,占比最大;其次以觀賞風景為主要目的的人數占258人,占55.25%,比重排名第二;再次以放松減壓為主要目的的人數達235人,占50.32%;可見參與者主要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觀賞風景和放松減壓,除此之外,依次是熱愛自然、減肥塑形、挑戰刺激、親子教育和成就追求等。
1.1.4 登山運動常用的組織形式
由圖3可知,人們登山最常用的組織方式為個人自助活動,占54.18%,說明參與者更傾向于對登山運動的個人體驗。其次是單位組織和家庭活動,占比約25%。表明單位對登山運動的重視度較高,通過登山運動,增強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注重其對單位未來的發展;通過家庭活動方式進行則是為了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促進家庭和睦。
1.1.5 登山人群參加戶外運動相關技能培訓
調研可知,只有14.78%的人參與過戶外運動的相關培訓,而83.94%的人從未參與過相關培訓,說明登山運動在技巧方面沒有過高的要求,人們以平常行走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參與過技能培訓的人主要是想通過技能培訓了解登山活動的基礎知識和相關事宜,且可以盡量避免登山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此外,有50.75%的人認為在登山過程中不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26.34%的人認為需要進行專業人士的指導,22.91%的人認為無所謂。
1.1.6 登山人群安全方面
調研可知,在登山過程中,從未發生過運動損傷的人占50%,說明登山運動的強度不是很大,且途中可以休息,人們的安全意識比較高。而將近一半的人認為很少會發生運動損傷,說明登山運動是一種相對比較休閑的,不易發生意外損傷的休閑方式。極少數會經常發生,說明在登山過程中由于個人的身體素質的差異和不正確的登山節奏和方式等因素導致了其經常發生運動損傷。
1.1.7 登山步道需要提升和改進方面
由表1可知,廣州市登山步道需要提升和改進的主要方面有安全保障、線路規劃設計、景區收費過高、缺少專業人員指導、步道沿途線路標識,此外,還有路徑的安全警示牌和說明不夠詳細、配套的體育路徑設施不足、補給站點保障和其他。
1.2 廣州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存在的問題
1.2.1 安全方面:戶外登山運動的安全隱患
戶外登山運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問題也是相當嚴峻的。根據國外的經驗,隨著戶外運動的火爆,事故的頻發期即將到來。雖然,目前廣州市參與戶外登山運動的群眾在登山過程中運動損傷發生率較低,但安全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1.2.2 培訓方面:登山群眾對技能和戶外專業知識的重視度較低
經調查可知,只有26.91%的登山群眾認為需要進行專業人士的指導,而超過50%的登山群眾認為不需要;此外,在登山群眾參與登山運動過去一年的登山活動中,登山消費支出為技能培訓方面的僅占8.99%。可見,登山群眾對于登山技能的認知較差。
1.2.3 參與形式:參與形式比較單一
由調查可知,參加登山運動的群眾中有54.18%的人群是以個人自助的方式參與登山運動。可以得出,廣州市登山群眾主要更傾向于對登山運動的個人體驗,缺乏組織性。
1.2.4 群眾參與度: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的積極性不高
通過對登山人群來登山步道的頻率調查可知,占比例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每年一次、每季度一次、每月一次,每周一次及以上的僅有19.06%人群。可知,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的積極性不高。
2 結論與建議
2.1 結論
經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廣州市群眾參與戶外登山運動受到社會經濟學、環境等因素影響。通過市場調査,此次參加登山運動的467位受訪者大部分來自廣東省內。從事登山運動的年限主要集中在一年以內,說明登山運動正在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登山群眾主要目的為強身健體、觀賞風景和放松減壓。絕大多數參與者覺得不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并且也沒有參加過相關的技能培訓。在活動方式上,個體性參與者較多,登山人群更傾向于個人體驗。登山群眾的安全意識較高,對廣州市登山健身步道配套服務設施滿意度較高。
2.2 建議
2.2.1 安全方面:嚴加把關,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登山運動對專業和技術要求較高,是直接關乎人身安全的體育項目,必須從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角度,規范組織機構和單位,完善戶外登山運動安全保障措施,完善線路規劃設計、登山健身步道的配套服務設施和步道沿途路標識。加強安全教育,加強組織管理,引導群眾正確開展戶外登山活動,讓登山群眾掌握一定的保護措施和技巧,以及提高對登山過程中一些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2.2.2 培訓方面: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登山群眾的技能和專業知識培訓
面對登山群眾對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重視度較低的現狀,我們要加強專業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和相關單位一同辦好職業鑒定事宜。發揮各級登山協會、組織的作用,加大培養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力度,提供綜合素質過硬的人才。同時,調動地方積極性,讓有條件的登山協會、戶外組織、單位及高等院校也承擔一部分的人才培訓,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完成這項工作。此外,可以開設相關相關技能培訓班、相關課程,提高登山群眾的登山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
2.2.3 參與形式:重視戶外登山社團的發展
一般而言,沒有登山運動經驗以及參加較高難度登山活動的群眾,應該盡量跟隨俱樂部或者是相關社團組織進行活動,這樣可以保證活動的安全性;而個人自助形式則需要參與者具備一定的技能知識。針對廣州市登山群眾以個人自助形式進行登山活動的現狀,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給予登山社團等政策支持,加強對其監督和管理,做好宣傳,引導和鼓勵群眾通過社團形式展開登山運動。
2.2.4 群眾參與度:加大宣傳,提高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積極性
通過以下方式來提高群眾參與登山運動積極性: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電視媒體等媒介來宣傳戶外的登山運動;定期開設講座,增強戶外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登山理念和方式;組織戶外登山運動的活動和賽事,一方面展示了戶外運動的魅力,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登山運動,有利于登山運動的普及,擴大登山運動人口。
參考文獻
[1] 徐文.西安市居民參與登山運動的現狀調查[J].商,2015(40):291.
[2] 亓冉冉.我國戶外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3.
[3] 孔維冕.陜西省戶外登山運動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