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和 劉科麟
摘 要:本文以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狀況中的不足之處作為出發點,首先闡明我國前期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情況。然后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認識問題進行了探討,包括對基本認識的探討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體育教學的探討。最后提出以實行素質教育當作基礎,改善小學體育教學的目標。介紹了思想的更新與優化是施行體育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以及明確了施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 教學改革 思考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1(c)-0075-02
1 我國前期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情況
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之前,國內的學校體育體現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下產生的因為前蘇聯體育教學思想影響較大的體育教學思想和實踐體制。而此類體育教學思想對新中國成立之后學校體育教學系統的構建、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探究的進行發揮了良好的影響。然而過度表現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任務等的一致性,卻忽略了學生體育意識、能力以及創新性,因此導致在體育衛生保健基本知識的投入力度過小。所以,很難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然而在1980年之后,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便有了較大的突破,運動技能教育和身體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效融合、教師指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融合的教育理念成為了廣大學校所推崇的基本思想。
2 關于中小學教學改革的認識問題
2.1 基本認識
第一,由于社會體制的差異,也會導致體育教學理念的差異,體育教學方式體現出了差異性的基礎特點;第二,不同形式具備不同的優點與缺點,主要問題為在運用各類形式的環節中應當注重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第三,形式并非一成不變的,每種形式的生命力不單單是形式本身,還有其運用,要在理論和實踐過程中鼓勵多類形式共存。
2.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體育教學
2.2.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構建與發展對學校體育帶來的改變
首先,推動體育教學理念的改變,即構建和此體制相符合的教學理念;其次,體制的改變勢必會引起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這就要求一系列的技術設施面臨挑戰,同時教學方式等也會進行一定的改善,進而逐漸構建具備獨具本國特點的體育教學系統,而此系統是體育教學改善與發展的重要依據。
2.2.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構建與發展對學校體育帶來的影響
市場體制的改變使得學校體育教學不僅面臨著積極的影響,而且還面臨著消極的影響。積極影響主要表現為:市場經濟需要持續提升勞動者的綜合素養,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在當今的形勢下產生的影響更是十分顯著,注重教育、學校體育的思想,使得體育在學校與社會中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對于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作用。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教育成本來源的潛力十分巨大,主要表現為政府投資與多領域集資等,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構建上也開始不斷完善,為體育教學能夠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讓體育教師的薪酬等條件得以優化,這使得體育教師受到有效刺激,強化了責任感,并激發了他們對教育事業做出奉獻的積極性。此外,讓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擁有了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師團隊,為體育教育的不斷完善提供了保障。就目前形勢而言,人們的法治思想逐漸強化,優化了立法、執法的環境,有助于催生體現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的有效的管理運營體系,推動體育教學管理的改革,優化體育教學質量管理。市場經濟環境下競爭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體育教師與相關管理者的主觀能動性,會促使人們持續優化體育教學,提升體育教學的水平,獲得最優的結果。體現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特點以及思想等的體育教學系統在持續競爭的過程中成長與成熟。
然而,在市場經濟產生與發展的階段內,特別是開始階段,勢必會對學校體育教學造成部分消極的影響,重點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體育教師跳槽率提升,導致一些學校團隊失去了穩定性,對改革的后期工作以及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了較大的阻力。第二,在某個特定的階段,會擴大不同區域、學校間體育教學質量的差距,嚴重的還會造成部分區域、學校體育教學管理紊亂,教學質量持續下跌。第三,學校體育管理改革比較落后的區域、學校,會由于管理難以適應當前的發展規律,長期處于紊亂的狀況,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3 將實行素質教育當作基礎,改善小學體育教學
3.1 思想的更新與優化是施行體育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第一,應當改變體育對健康、體制等方面的淺層認知,形成體育和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科學鍛煉和科學營養共同發展的重要思想。只有如此才可以從根本上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第二,應當摒棄片面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將主體位置配備給所有的學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應當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
第三,摒棄僅有升學的人可以成才、運動成績優異的人才可以成才的落后思想,將培養所有學生成為社會人才作為根本目標。
第四,摒棄僅僅依靠考分、升學率、運動成績等當作考核指標的落后思想,建立將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等綜合指標當作考核的綜合指標。
3.2 明確施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
在師資力量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是施行體育素質教育與質量的重要條件。只有具備一個綜合素質較高、業務能力較強以及了解施行素質教育的團隊,才可以實現對體育教學的有效變革,明確施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應當將提升教師施行素質教育的能力當作師資培訓中的主要內容。對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
3.2.1 持續優化體育教學,強化對體育的投入力度
應當堅持教育戰略、培養目的以及素質教育對師資提出的條件,進一步分析體育方面的學生需要具有的專業素養,由多個領域探究出怎樣培養體育師資需要具有的專業素養,其中包含思想道德、文化素養、身心素養等。此外,在體育的教學改革中應當不斷加強師范理念,秉持誠信的態度對待體育教育事業,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與完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融合。
3.2.2 通過各項成果來對體育教師進行不斷完善
構建在職教師繼續教育、考核機制,通過現代教學理念、素質教育理論以及各種有關科目的研究成果來對體育教師進行不斷完善,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學校與學生服務。
3.2.3 建立獨特的體育教學特點
強化教學探究,培育大量探究、創新型體育教師以及能夠符合素質教育條件的人才,建立獨特的體育教學特點。
3.2.4 不斷完善體育課、教材資源
持續改善體育課與教材資源,深入構建與完善符合素質教育發展條件的體育課程與教材資源,此為施行體育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
3.2.5 試驗已經構建和改革的內容
應當在目前課程教材資源的前提下不斷進行探究,試驗已經構建完善與改革完成的一系列內容。
3.2.6 建立具備層次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評估性的目標
應當明確與時代發展特點相適應的人才與素質教育提出的條件,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系統,正確處理核心目標和多元目標、共性目標與個性目標等之間的聯系,建立具備層次性、可操作性以及可評估性的目標。
3.3 完善中小學體育教學場地、設備等,為施行體育素質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
根據素質教育設定的標準,從實際出發強化體育場地、設備等的改善力度,不但應當根據一致性的場地設施目錄展開標準化構建,而且應當按照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構建出面對所有學生、富有感染力的和能夠達到鍛煉目的的多元化場地、設備等。如此,才可以給所有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總而言之,想要完善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方式與教育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它是一個長遠的目標,需要各個領域中的人們不斷努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 陳君,董佳佳.日本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新進展及其啟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3):133-136.
[2] 張磊,邢金明.日本高校體育專業教育改革的新進展及其啟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9):416-419.
[3] 姚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目標、內容與評價的回顧和展望[J].體育科學,2004,24(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