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 要:現代的護理模式已轉變成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理工作被認為是一種設法使病人達到身心完美狀態的道德觀念的實踐。這就意味著在現代護理模式下需要高素質的護理工作者來建造正常、有序的護患關系。因此,需要護理專業教師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多樣式的教學方法來培養能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護理工作者,也需要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基礎護理;思想政治;創新意識
護理人員肩負著救死扶傷的光榮使命,醫療衛生專業教育學院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扎實的理論知識、規范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未來護理工作人員。這就要求教師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心中牢牢樹立這一神圣使命信念。從學生成長視角來看,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而且關系到護理學科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在護理學教學中,應當不斷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培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服務水平,從而促進我國護理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一、基礎護理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義
加強大學生尤其是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我國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是新時代的迫切要求。護理專業的職業特殊性,要求護理人員要具有奉獻的精神和高尚的醫德,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措施時要耐心、溫柔,也要看重患者康復的效率,這是基礎護理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意義。
從學科建設來看,基礎護理學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依托,以各種醫學和人文科學為基礎的一門融合理論與實踐為一體的學科。護理專業學生未來的服務態度和技術水平等將直接影響到病患對醫院整體服務質量的信任度和滿意度,也同時直接影響著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因此在基礎護理教育中加強學生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學生就業的視角分析,現在的社會競爭力很激烈,醫院在招收護理人員的時候不僅關注應聘者的護理專業技能,而且對應聘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基礎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不斷地得到提升。
從和諧社會建設的視角來講,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很多人對于醫療服務行業的服務水平有了越發嚴格的要求。在醫療行業,患者的不同需求與醫院服務水平之間的差異,時而會導致醫患矛盾的發生。我們也要反思發生這些事件的原因,如果護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高,與患者發生一定的矛盾,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對患者和醫院雙方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不斷優化教學質量,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水平和思想覺悟,是不斷減少護患矛盾的前提,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保障。
二、基礎護理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才被社會所需要,學校必須緊跟社會的腳步,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不斷完善教學方式,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有用的護理人才,促進社會的發展。
1.樹立符合現代護理模式的正確職業道德觀
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教師在強調護理操作技能是對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護理和技術護理服務,護理操作技能的質量好與壞,不僅與護士的護理操作技能水平有關,還與其職業道德、職業信念緊密相關。因此,加強醫學職業道德教育,規范護理專業學生的思想行為,使之認識到醫護人員的價值在于治病救人。培養護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誠實的品格和較高的修養,應當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愛健康、呵護生命的情懷,對患者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愛心和耐心。
2.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優質服務意識和積極奉獻理念
現代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就是人性化、專業化以及科學化。優質護理服務在基礎護理教育中的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護理專業的學生將來大多都是要走上臨床護理崗位的。從基礎護理教學階段對其進行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強化能夠使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提高這些未來的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對病患的關愛情懷。從學習階段就讓學生們以尊重病人為根本,對病患所提出的問題耐心解釋,主動關心病人的實際需要,對病患從心理上關懷和疏導,以減輕病痛為患者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痛苦,這就是所謂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
只有通過強化優質護理服務理念,了解臨床上對于優質護理服務的需要,才能使未來從事護理工作的同學能夠以“一切為患者服務”為理念,樹立牢固的積極奉獻理念,更加重視對于基礎護理相關知識的整合學習,重視學習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學校護理專業的教育旨在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責任心的認真細致的臨床護理者。
3.在基礎護理教學中開展禮儀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新時期,國家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規范也要求每個人都要具有講文明、講禮貌、講禮儀的社會主義公德。在護理學教學中,職業禮儀教育極其重要。護理人員的職業禮儀,直接關系到其在工作中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禮儀的教育中,可以采用先入為主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剛剛接觸護理學課程教學時,就在基礎護理教學中融入職業禮儀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禮儀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在職業禮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很多,例如: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禮儀基礎。多媒體所具有的影像示范優勢,可以更好地將禮儀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學習到禮儀知識。此外,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教學方式,都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禮儀素養,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4.強化護理人員職業素養教育
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還需要有優良的職業素養。因此,教師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加強職業素質的教育。同時,教師應當將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納入學生日常考核中,增加職業素質相關知識考核內容,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例如:護理人員的職責、行為規范、保密意識、人文關懷意識等,都可以納入護理人員的日常考核,這樣,才能從全方位提高護理人員難點綜合素質。通過考核的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意識,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獨有的知識,不斷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護士專業素養的培養主要包括規范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敏銳的專業觀察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規范的實踐操作技能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前提,在護生將來從事的臨床護理中,護理計劃的實施往往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能操作來完成,技術操作的規范性、熟練程度及對突發情況的處理等,將對患者身心反應及治療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培養護生從護理的專業角度敏銳的觀察患者病情及心理變化,運用相關知識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依據嚴謹的護理程序解決患者的健康問題。
三、在教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現代化的醫學教學中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去培養學生的理論學習,在教學中要形成一套科學合理、適合學生發展的理論教學體系。
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積極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忽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理論教學在醫學護理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基礎護理學》是理論學習的重要參考書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教學觀念轉變,將先進的教學觀念應用到教學中。應該采取新式的教學形式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去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培養,除了在教學中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同時需在學習中引導學生結合實踐來樹立創新意識。
在醫學護理教學中,筆者認為學習的重點是對基本理論和各項護理操作的學習,在實際學習中應該將理論學習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從醫學護理教學的歷史發展來看,理論學習都是在不斷地歷史實踐之后形成的學習基礎。例如基礎護理學中的導尿術,導尿術是我國藥王孫思邈發明的。導尿術的發明是為了解決患者的尿液潴留問題而研制的,在現代的醫學導尿應用中采用的是留置氣囊導尿管,在其應用下能夠將導尿管的材質問題解決,這就有效的推動了護理專業的發展。
在運用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中應該將理論的知識來源進行擴充,目前我國已經有較為全面的醫學類雜志期刊。雜志期刊中發表著現代醫務工作者的最新研究理論和實踐成果,在實際的課程學習中應該積極的將這些醫學雜志期刊作為學生理論學習的擴充進行日常的教學。雜志期刊與醫學教課書相比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雜志上對先進的醫學技術以及先進醫學設備更新速度較快。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雜志期刊作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工具來應用。
總之,在護理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及早地樹立現代服務理念,穩固積極奉獻思想,還需要加強傳授很多人文、社會學科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各種知識,提高護理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