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波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其中的實踐教學環節是促進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知行統一”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但是目前許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目標的同時,將實踐教學提高到一定新高度,在實踐中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西北大學現代學院
鄧先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中認為,“實踐教學的形式按學生參與的領域可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一般包括納入思想整理理論課教學計劃的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勤工助學活動、校園綠化及環境保護活動。校外實踐教學主要指在學校外開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傳統理論教學形式的教學活動”[1]。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要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要加強實踐環節,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2]”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強化社會實踐育人,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組織師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育人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接收大學生實習實訓制度,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增強軍事訓練實效,建立健全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要在服務引導中加強思想教育,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做到既講道理又辦實事,加強學生學業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積極幫助解決教師的合理訴求。積極發揮共青團、學生會組織和學生社團作用。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內容全面、指標合理、方法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3]”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形式應該多樣、豐富、生動及新穎,高校在組織實踐教學時應該增強實踐教學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實踐教學的時效性。目前,各高校進行實踐教學的形式主要有案例討論、社會調查、課外參觀、文體活動、技能大賽等,其中以假期社會調查、案例討論為主要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實踐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原因
1.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
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是知識灌輸,這種“填鴨式”教學一直根深蒂固,容易形成“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平臺”的格局,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加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本身存在難以進行實踐教學的特點,再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許多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教學顯得薄弱。
2.缺乏組織管理機構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管理問題一直是制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有的高校并沒有成立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組織管理機構,從而使實踐教學處于游離狀態。
3.缺乏對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取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而忽略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考核,這也是造成“知行脫節”的重要原因。各高校還沒有建立起統一、規范、系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機制,由于對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沒有具體考核標準,未納入考核范圍,無法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
4.實踐教學的實踐基地建設滯后
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是教育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基地的建設,造成實踐基地數量少、不穩定、受眾面小等現實問題。
二、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模式探索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是由西北大學申辦,教育部批準設立的普通類高等獨立本科院校,學院秉承“公誠勤樸、仁虔雅健”的校訓,自創辦以來一直重視學生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注重思想道德的培養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學院的辦學者和辦學團隊不斷在實踐和奮進中總結經驗教訓,秉持“一切為了畢業后的成功”,在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人才目標的同時,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提高到一定高度,在實踐中全面提高大學生素質,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從而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1.辦學者和辦學團隊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有明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機構,董事長為機構的最高負責人,親自參與指導工作。黨委、學生處、團委、文化工作辦公室、國學院這五個部門主要負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的組織開展。
為了支持實踐教學活動,劉董事長親自撰寫早操詞《認真,讓我們邁向成功》, 自2004年建校以來一直堅持有組織的早操;在劉董事長的倡導下,將9月28日孔子誕辰日設立為“尊師節”,為同學譜寫“就學寄語”,將清明節設立“尚賢節”,并親自撰寫“尚賢詞”;2014年劉董事長又提議在餐廳二樓開辟了一個特別就餐區“憂念園”,并撰寫“憂念詞”…… 建校十五年來,以劉董事長為核心的辦學團隊不忘初心,堅守情懷,挖掘中華教育優質內涵,開創未來教育新思想,致力于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并為社會和國家積累起數十億教育資產,為陜西乃至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有益貢獻。
2.課外實踐教學活動豐富多彩
學院將每年9月28日定位“尊師節”,紀念“至圣先師”孔子誕辰,同時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活動邀請國學界的社會名流、同學家長參與,活動中的“成人禮”、“拜師禮”以及全體同學朗誦孔子語錄最為特色。學院劉董事長還親自為同學譜寫“就學寄語”。通過這項活動發揚尊師重道、尊師重教、尊師重學的優良傳統,形成全體教工人人爭當為人師表的模范,讓同學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對老師對學校心懷感恩,可以說是步入大學后的第一場人生教育課。
每屆新生軍訓完畢學院都要舉行“走過軍旅”演講比賽,通過比賽讓同學們分享自己在軍訓生活中的感悟,感悟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是現代學院的一項光榮傳統和經典品牌活動。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共青團工作以及團學干部隊伍建設的需要,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把個人奮斗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為培養一批先進骨干分子,現代學院已連續七年開辦了大學生骨干培養班,自2011年開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以來,走過了7年歷程,累計培養學生骨干超過1400人,這是十五年篳路藍縷、努力奮斗的一個見證。
作為當代大學生,誠信考試更應該從言談上落實到行動中。現代學院在建校初期就開始進行誠信考試建設而開展誠信考試宣誓活動,正是誠信考試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誠信考試宣誓已經成為學院一項優良的傳統。
自2014年4月,在劉董事長的主導下,現代學院將清明節設立為“尚賢節”,并撰寫“尚賢詞”,開展一系列尚賢紀念活動,同時增加紀念一位中國歷史先賢的內容,如張騫、張載、董仲舒等。“尚賢節”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堅持社會主流意識,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煥發出該有的活力與魅力。
現代學院自建校以來就十分重視同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興學理念。多年來,在劉董事長等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學雷鋒”活動已成為一項傳統特色活動,“學雷鋒”演講比賽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堅持了十四年。
現代學院每年都會舉辦“紅五月”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秉承“清新、進取、高雅、祥和”的校園文化宗旨,開展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紅五月”大合唱比賽作為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舉辦至今,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活動。
憂念園是由劉董事長創意及支持在學院食堂二樓專門設立的獨特就餐體驗區,以完全懷舊的風格進行裝飾,每天為一個班的同學免費提供一餐窩窩頭和野菜湯,通過憶苦思甜的親歷體驗常憂家、校、國、天下,感念今日之幸福的來之不易,這既是一項開創性的舉措,也是現代學院敬重歷史、憂國憂民憂教育的立體展現。
暑期三下鄉是現代學院自建校以來長期重視并堅持的一項社會實踐工作,每年組織同學分別奔赴寶雞眉縣、漢中城固、藍田玉山、榆林吳堡等省內以及省外貧困地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活動結束后組織“三下鄉”隊伍向全校同學匯報社會實踐活動成果,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引領作用,借此鼓勵全院同學積極地參與到類似于暑期“三下鄉”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成長。
現代學院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如組建各類社團,開展獨具特色的社團活動;組織大學生支教;成立創新創業辦公室,專門負責培養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根據專業特色布置寒暑假作業;組織大學生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以及開展各類講座和專題研討會,讓更多的大學生在實踐教育中受益。
3.具有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
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局限性的有效途徑。目前現代學院已經建立起長期合作穩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基地,如西安烈士陵園、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大唐西市博物館、國學大師吳宓陵園、眉縣張載祠、扶眉烈士陵園、柳青墓園、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寶雞眉縣、漢中城固、藍田玉山、榆林吳堡、藍田葛牌古鎮等。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避免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了實踐教學能夠像理論教學一樣有序進行,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值得向其他高校推薦成功經驗,使更多的高校能緊隨黨中央的號召,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中取得可喜可賀的成績,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注釋:
[1]鄧先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D].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0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3]《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
參考文獻:
[1]錢立潔.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新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
[2]趙冬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新疆.新疆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