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在當今有著更為科學的導向內涵和價值意義。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宗宗旨,找準落實立德樹人的著力點,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和課程思政等全過程。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高職院校“立德樹人”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教育方向。
一、立德樹人的導向內涵
立即樹立,德為德業。兩者合為樹立德業。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之仁人志士的追求。樹人即為培養人才。在《管子·權修》一書中對樹人做了恰如其分的比喻,“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立德樹人乃為修身之本,治國之策。
立德樹人,在當今有著更為科學的導向內涵和價值意義。“立德樹人”觀點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立德”,培養大學生具有社會道德。“樹人”,將立德的內容轉化為一種內在力量。正所謂“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高校的教育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要對大學生政治教育中的針對性、主動性以及時效性進行不斷的加強與培養。[2]
“立德樹人”的提出,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的宗旨在立德樹人,高校需要堅持以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思想,實現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精神,將德育放在首位,傳授知識提高能力,加強價值引領與情感熏陶,從而內化為行。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著力點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宗宗旨,找準落實立德樹人的著力點。
習總書記在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課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應當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徹課堂始終。各科教師要結合專業特點,深挖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內涵,形成富有特色的課程。課程思政是通過思想政治教學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重要著力點。
同時,高職院校應當將師德建設作為未來發展核心,以道德建設標準為指引,將機制體制改革作為保障、以學科建設作為依托,全面推進教育學生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步并進,進而使教學目標真正得以實現。[3]有大師,德之能樹,行之有力。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需結合專業特點,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和課程思政等多種途徑,落實立德樹人。
1.理論教學
全國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宗宗旨,找準落實立德樹人的著力點,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深挖教材內涵,整合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深挖教材內涵,為“德”增加厚度。將集體教研與個人教研相結合,深入學習教材內在清晰的邏輯體系,豐富宏大的知識內容。將“德”貫穿于教授知識的脈絡之中。如在憲法學習中,可引導學生回顧歷史背景,及時傳達我國憲法最新修訂精神,充分利用國家憲法日宣傳憲法,幫助學生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又要通過具體案例分析,讓學生理解道德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有法可安天下,有德浸潤人心。
整合課程資源,為“德”擴展廣度。充分挖掘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等蘊含的“德”元素,增加思政課中的“德”的廣度。以專題研討,案例分析,專業特色等體系,將相關資源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為課堂學習背景的引入,或為課后學習的拓展延伸。通過班級群或者云班課,將慕課、微課等資源提供給學生,從而充實課堂學習內容。一堂精心準備,色香味俱全的有溫度的課堂,才能使學生觸之有感,學有所獲。
創新教學模式,使“樹”的過程耳目一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采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模式,努力打造學生喜愛,受益終生的思政課堂,讓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無論是借鑒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互動教學模式,還是利用公眾號,云空間平臺等線上教學模式,都要通過科學籌劃,巧妙融入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因內容而變,因學生而用。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創造適合自己的風格的教學模式。
豐富教學手段,使“樹”的過程生動有趣。當傳統的教學方式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時,教師就要將自己所學融合多種教學方式才能最大可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講授建設生態文明,利用美麗中國建設典范的博鰲鎮,通過探尋美舍河前世今生。并讓學生認真聽《美舍河》歌曲,思考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采用藍墨云班課舉手、搶答、隨機的方式讓同學積極參與到回答問題過程中。“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才能讓學生入腦入心入情。進而再從環境倫理學的層面,深入探討環境治理與社會發展問題。
2.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要以思想政治實踐課要創新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拓寬育人渠道。
創新評價機制,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多元化“立德樹人”。積極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系統設計實踐育人教育教學體系,將學生平時表現,活動參與等納入到期末成績中去。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開展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實行學分制的學校,可根據實踐教學安排設立實踐教學學分,通過設立實踐選修課等方式,綜合評定學生的德育量化評分。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多層次“立德樹人”。細分實踐教學環節,抓實建立思政課參觀考察基地,地點選擇可為高職院校所在的市城區和郊縣;也可選擇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做好知識儲備和好材料匯總,從而使學生的思政課參觀考察活動富有成效。由課堂延伸到課外,由理論走向實踐,由校園走向社會,增強實踐育人效果,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創立科學指導體系,結合專業特點,提高職業素養,精準化“立德樹人”。突出傳承匠人精神,提高職業素養的特色。如可利用為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備戰契機,邀請大師講學,參觀工匠工作室,提高職業認同感,增強職業榮譽感,充分激發學生的職業進取動力。因有匠心厚德,更能精彩演繹。
3.課程思政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元素,發揮各類課程育人功能,落實全員育人職責。課程思政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科學工程,需要學校統籌規劃,科學引導,為“立德樹人”領航。應立足于高職大學生生存發展需要,以課堂為思政教育平臺,把課堂思政計劃付諸實踐,講究教學策略和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學方法,在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中實現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目標。
課程思政是一門綜合課程,需要教師深挖學科資源,春風化雨融入學生心中,為“立德樹人”護航。教師必須自覺樹立牢固的育人意識,時時處處體現育人的職責。要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引領教育融入課程教學中。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打造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把價值觀培育和塑造,通過恰當的方式融入課程體系中,突出育人價值,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融入專業課程學習中。
課程思政應成為大學生乘“立德樹人”之帆,開青春無悔之航的精神家園。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各科教師應齊心協力為大學生量身創造一個可以鍛煉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增強綜合素質的育人平臺。高職大學生從這里啟航,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載有厚德自強不息,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創造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習近平指出,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崇德修身。[4]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導向內涵,找準著力點和實現途徑;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讓新時代大學生在勤奮學習中積聚青春飛揚的動力,在增長本領過程中釋放青春搏擊的能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2]田長生.論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著力點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5)
[3]何衡.高職院校由“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的困惑與突破[J].基礎課建,2017(10)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73
作者簡介:
彭京美(1983--)女,天津人,天津藝術職業學院教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