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淞瀠
摘 要:本文通過對多個影響稅收收入的理論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選擇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財政支出以及工資總額作為對1996年到2016年期間吉林省稅收收入的主要影響的因素,建立起相應的計量模型,并利用軟件來對該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多元回歸模型,最終對其參數進行檢驗與修正。
關鍵詞:工資總額;財政支出;稅收;計量;思考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2-009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24 文獻標志碼:A
1 研究背景
作為國家財政收入的根本所在,稅收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極為顯著。目前獲取財政收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政府是收稅的主體,始終堅持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基本原則。經濟發展是稅收的基本保障,反之,稅收對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充分體現稅收與經濟的相互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到新的階段,一系列變革使吉林省的財政收支狀況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稅收收入從1996的5 126.88萬元,到2016年已增長到119 175.31萬元。而稅收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對1996年到2016年期間吉林省稅收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吉林省在未來數年內的稅收增長趨勢進行預測,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并構建起了相應的計量經濟模型。
稅收收入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詳細分析將關鍵影響因素總結如下:①從宏觀經濟出發,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稅收收入隨之增加,通過工資總額能夠切實反映出經濟增長水平。②公共財政的需求,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保障,經濟發展、公共保障與國家財政密切相關,因此,當年的預算支出對公共財政的需求變化,對國家稅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③物價水平。我國始終堅持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相結合的符合稅制體制,以現行價格為衡量標準的工資總額及經營者收入水平都將受到物價的極大影響。
2 模型設定
2.1 變量選取
為了能夠更加準確真實地反映出吉林省的稅收增長情況,對其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剖析,在本次研究中選取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財政支出以及工資總額作為主要經濟變量,其中解釋變量有工資總額(主要用以表示整體上的經濟增長情況,用X1表示)、財政支出(主要用于表示公共財政需求,用X2表示)、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主要用于表示物價水平,用X3表示);被解釋變量為稅收收入(主要用以表示稅收變動情況;用Y表示)。
2.2 模型數學形式的確定
通過采用線形圖和散點圖的方式,對被解釋變量各項稅收收入(Y)和解釋變量工資總額(X1)、財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X3)的關系進行細致分析。通過分析得知,整體上各項稅收收入(Y)和工資總額(X1)、財政支出(X2) 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X3)存在線性相關。同時,Y、X1、X2始終處于不斷增長的狀態,但增長速率并非一成不變的,尤其X3在不同年份存在水平波動,因此,不同變量之間并非存在線性相關。
2.3 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
根據經濟學理論,隨著工資總額(X1)、財政支出(X2)以及商品零售價格指數(X3)的穩步增長,稅收收入也隨之增加,因此X1、X2以及X3與Y之間呈正相關,據此我們可以構建如下模型:
Y=ui+β1X1+β2X2+β3X3+β0
3 參數估計
通過軟件對吉林省1996-2016年的數據進行參數估計,所得結果如下:
Y=-20 175.15 +0.116 256X1+0.328 244X2+161.7 194X3
(4014.272) (0.014272) (0.057060) (36.15149)
t=(-5.025855) (8.145729) (5.752629) (4.473381)
R2=0.999551 R2=0.999471 DW=1.648444 F=12601.92 n=21
4 模型檢驗及修正
4.1 擬合優度檢驗
可絕系數R2=0.999551 R2=0.999471,由此可知,“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工資總額”、“財政支出”三個解釋變量能夠很好的解釋“各項稅收收入”被解釋變量的差異,也可以理解為本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據擬合理想。
4.2 (方程總體顯著性檢驗)F檢驗
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通過F分布表不難看出,自由度為k-1=2和n-k=18的臨界值Fα(2,18)=3.55,結合數據可得F=12601.92>Fα(2,18)=3.55,F值偏大,意味著x1,x2.x3與y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認為“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財政支出”和“工資總額”共同影響著“稅收收入”這一解釋變量。
4.3 (變量的顯著性檢驗)t檢驗
在5%的顯著水平下,自由度為21-3=18,Tα/2(18)=2.101,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財政支出和工資總額對應的t值4.47,5.75,8.15均大于臨界值。說明回歸方程明顯,結論與上述一致。
4.4 計量經濟意義檢驗
多重共線性檢驗。讓Y分別對做回歸。
實驗結果表明,x2與x3的相關系數超過了0.93,即解釋變量之間是高度相關的。存在多重共線性。將各變量進行對數變換,然后代入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lnY=β0+β1 lnX1+β2 lnX2+β3 lnX3+ui,
該模型 R2=0.998986 R2=0.998807,可決系數很高,表面模型在整體上擬合的非常好。F檢驗值為5584.44明顯顯著,當α=0.05時,Tα/2(21-3)=2.101,所有系數估計值高度顯著,模型估計結果說明,假定其他變量不變,那么工資總額與稅收收入增長呈正相關關系,增長的比例為1:10.4;財政支出與稅收收入增長也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增長比例為1:89.9,;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與稅收收入之間的增長比例為1:55.2%。所有解釋變量的符號與預期相一致,即財政支出,商品零售價格和工資總額與稅收成正相關。
5 模型應用分析
本文基于eviews軟件揭示了影響吉林省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得知,工資總額與稅收收入為正相關。由此不難看出,伴隨著工資總額的不斷增加,稅收收入也將穩步增長。經濟發展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保障,伴隨著產出值的穩定增長,稅收也將不斷增加,這是最根本的影響因素。同時,財政與稅收呈現正比相關,因此,稅收伴隨著財政支出的增長而增長。且系數為0.3282,其影響力遠高于工資總額。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為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吉林省始終堅持擴張性的財產政策不動搖,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帶動了各項稅收收入的增加,稅收總收入水平隨之增多。由此不難看出,物價指數的增加,則代表物價處于不斷上漲的狀態,各個銷售商的收入總額也將處于不斷增加的狀態,同時,稅收的征繳數額和稅收收入不斷提升。這一結論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是完全一致的。但受到市場經濟發展體制因素的限制,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尚且不足,職能發揮尚未完全落實,吉林省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期,政府需要通過積極履行職能的方式來協調各方面的運作,特別是要盡快優化和調整轉軌時期的經濟結構。財政收入要兼顧稅收的適度性和稅收足額性。吉林省在實現本省經濟發展和進步的同時必須達到這兩個目標,以此目標為基礎,同時充分結合吉林省經濟變化狀態,切實轉變稅收政策,開始實行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刺激投資需求,加大對民間投資的關注,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如轉變稅收結構,切實提升“消費型”增值稅比重;切實降低企業所得稅對生產征稅的重要影響,切實促進計稅工資標準的穩步提升,工資據實列支選擇性更高,切實促進企業盈利水平的穩步提升;第二,刺激需求,加強稅收調整,重點加強營業稅及消費稅調整,促進消費,實現居民消費能力的穩步提升。在消費稅方面,部分無消費稅意義的項目予以削減或解除,切實降低部分稅目的稅率;第三,長期處于無稅負、低稅負、稅收義務與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懸殊的部分進行調整,切實增加財政支持力度。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稅收收入也將不斷增加;財政支出與稅收息息相關。因此,吉林省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增長為根本出發點,合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如下所示:
(1)加強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切實促進經濟發展速度的穩步提升;
(2)切實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合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長久來看,伴隨著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社會福利水平也將受到極大影響,因此要合理評價稅收的影響性,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合理調整稅收比例,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切實發揮稅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加強稅收調整,完善稅收結構,提升企業生產、投資的積極性,促進社會產品總量的合理有序增長。
參考文獻:
[1]吉林統計年鑒,2016.
[2]李國茹,呂丹.促進長吉圖區域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6..
[3]王麗.我國稅收收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時代金融,2015,2.
[4]陳璐.中國稅收收入經濟性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N].河西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