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文


摘 要:支架式教學主旨在于通過教師提供概念框架,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方式,不停地將學生的能力水平拉到更高的層次。本文在充分掌握吸收支架式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借鑒經典案例,對影視動畫專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實踐研究。在影視動畫專業教學內容的開發設計,教學活動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兩方面,緊緊圍繞支架式教學理念進行了具體系統的闡述。經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學生的潛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和發揮,最大程度調動學習者的自我能動性和創新性,避免學習者機械記憶,脫離課堂案例便束手無策的情況出現。
關鍵詞:影視動畫;支架式教學;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
1支架式教學模式概述
支架式教學是由建構主義者所提出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具體定義為“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這種教學思想主要由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發展而來。通過上述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學生當前智力水平的“最鄰近發展區”,建立概念框架,就可以借助框架的支撐作用,將學生的水平不斷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即被稱為“支架式”,是借用了建筑行業中所使用的“腳手架”工具,作為這種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實質上,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借助教師提供的“腳手架”工具進行攀登,使學生自身水平不停地從一個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到發展的前面。
2支架式教學模式構建
2.1支架式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學生通過借助教師提供的概念框架,一步步攀登,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支架式教學的實現,勢必需要精心設計與開發一套科學系統的教學內容體系。要求教師在熟知教材的基礎上,通過挖掘章節間知識點的關聯性、邏輯性,對教學內容打亂,重新劃分、設計與開發,構建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知識體系框架。具體思路如下:
基礎腳手架的搭建——按照學生當前智力水平,合理創造最鄰近發展區。教學內容應當依據學生當前智力水平建立,既不能落后亦不能超前。落后于學生智力水平的教學既無難度也無意義;超前則脫離學生當前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范圍,過度拔高,學生難以掌握。科學的教學內容應當是符合學生當前智力水平,從基礎概念一步步小范圍的提升,最終實現大的飛躍。總的來說,要以引導學生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掌握知識技能為主旨。例如在學生學習了色相的概念、參數、調整方法等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多張不同氛圍的圖片,要求學生盲調,即在不操作電腦軟件的情況下說出參數的大致調整方法的方式,作為一個基礎任務。對于不同側重點的基礎知識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搭建并列的單元腳手架。
高級腳手架的搭建——通常可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針對基礎腳手架,升級為高級腳手架,即在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知識并達到相應最近發展區后,進一步向上攀升新的最近發展區,即高級腳手架,這要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意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有一定的延展性;另一種情況則是完成兩個或多個并列關系單元基礎腳手架后,將其融合作為新的腳手架,將學生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框架,繼續攀升達到新的高度水平,這要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意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將看似零散的知識點加以整合,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2.2支架式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構建初始概念框架——教師主導基礎知識精講。按照設計的教學內容,教師圍繞當前學習主題,講解相關概念的基礎知識。在此過程中,結合教材可充分利用圖片影像、多媒體、互聯網資料等教學資源進行直觀生動的講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盡可能使學生完全掌握基礎概念。
引入探索情境——發布綜合訓練任務。基礎概念掌握后,教師要適時發布綜合訓練任務,將學生引入探索情境。針對之前的學習內容,任務可大可小,小到學生可以分析討論,口述完成,大到搜集資料,動手操作。教師說明任務要求,根據任務合理安排學生個人或小組協作等方式探索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框架內攀升——學生研究,協作;教師適時適當輔助。教師將學生引入探索情境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根據教師安排進行探索學習。學生遇到問題時可通過學生間討論協作,借助互聯網資源或教師提示思路等方式完成。教師注意把握整體進度和方向。
構建完整框架——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交流歸納總結。任務完成后,可通過學生間互評,教師評價,師生共同評價等方式對任務進行點評交流,歸納總結。并以這種方式促使學生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支架式教學案例
本小節以《央視動畫<金螺號>夜晚氛圍后期色彩校正》為例,通過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活動的實施兩方面,對支架式教學模式進行具體的闡述。由于數字色彩的呈現依賴計算機設備及軟件,在案例中,主要借助影視合成軟件The Foundry Nuke軟件,實現教學。教學內容大綱設計如表1。
綜上,經過第一、二、三節內容,在構建完三個獨立的概念體系,即基礎腳手架A、B、C后,綜合三者作為高級腳手架的概念基礎,發布綜合任務:央視動畫《金螺號》夜晚氛圍后期色彩校正,將學生引入探索情境,進一步在概念框架中攀升,完成高級腳手架的搭建,學生的知識水平進一步被拉升。思路如圖1。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量指導,主要把握教學質量和進度,給予學生思路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4支架式教學效果數據分析與反饋
影視后期班20名學生,按其水平分成兩個平行組,分別名命為A組、B組。針對《金螺號》室外夜晚氛圍校正案例的學習,其中A組以傳統教學模式講授,教師講解演示,學生模仿操作。B組學生以支架式教學模式講授。兩組均完成后,以《金螺號》白天室內氛圍校正為考核項目進行測驗,具體數據如表2。
A、B兩組在制作時間上,B組每次所用時長和共用時長均明顯短于A組;在制作效果上,A組呈現學生間水平差距大,整體通過率低,反復修改,獨立解決問題能力較差,求助教師頻率高等問題,B組學生間水平趨于持平,色彩把握到位,通過率高,基本修改一次通過。綜上所述,B組在制作水平和制作時間上明顯優于A組。
5支架式教學模式總結
支架式教學模式,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支撐,主要通過教師為學生提供“腳手架”的方式,使學生的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在高校動畫專業,數字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開發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兩方面提出了思路和方法,并進行了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數據分析。數據反饋表明,支架式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尤其是動畫專業中普遍存在的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教學模式,體現出一定的優勢。
優勢一: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更為牢靠。支架式教學模式注重基礎概念的掌握,作為攀升更高水平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講解更為詳細條理,并通過基礎任務,構建基礎腳手架的的形式進行考察鞏固。
優勢二: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支架式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腳手架”,需要學生自主攀升,而不是手把手教授。這既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養成和獨立能力的提高,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基礎。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首先要求教師對課程的教學內容了如指掌,并對其精心規劃,設計符合學生當前知識水平和攀升難度的教學方案。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要始終貫穿支架式教學理念,認真執行并把握教學進度。
參考文獻
[1](美)伍爾福克著·何先友等譯.教育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覃輝,鮑勤主編.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實證研究[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3]王海珊.教與學的有效互動——簡析支架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