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還兒童本位,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暢所欲言,盡情展示,從而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本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紀就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要求廣大教育者從解放學生的眼、口、腦、手、時間和空間出發,讓他們能夠真正享有屬于自己的自由話語權和學習運用權。透過上述理念不難發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認知發展需要應該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核心,不過,仍有一定的人為主義干預,或多或少出現了虛假性、膚淺式教學,甚至出現了放牧式的閱讀,難以讓語文教學達到“形散神不散”的要求。打破“讓學生不用跳也能摘到果和即使使勁跳起來也摘不到果”的兩極化教學,還需要教師多換位思考,多從學生的需要中調整教學策略方法。
一、接軌生活,打動真情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重視語文的開放性,將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接軌,能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濃濃的人情味和趣味。基于生活發展需要基礎上的語文教學,更能打動學生的真情,更能使得他們在運用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融入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在《牛郎織女》一課教學中,不妨引導學生去觀察農歷七月七日(七夕節)自己見到喜鵲了嗎?它們都到哪里去了?為什么老人們都說七月八日見到的喜鵲頭上都會少一層羽毛?很多同學都感覺到新鮮,怎么會有這樣的事情?于是紛紛地按照要求主動去觀察,果不其然,確實很少見到喜鵲。于是他們也主動查閱資料、咨詢家里的爺爺奶奶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很多同學帶著好奇去閱讀課文。教師則在學生閱讀中引導他們深思:從課文的描寫中,你得到哪那些啟發?很多同學結合自己的閱讀感知主動從語言表達、動作描述、肖像描寫等不同的角度來深入揣摩作者的匠心,深入地從表達運用中摘錄相應的方法。
融入生活優化語文教學,能使得學生在眼觀耳聽口言腦思的過程中發現更多鮮活有趣的知識,利于他們在真正閱讀理解中積淀深厚語言知識。多給學生自我觀察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深入體味、認真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精彩,更能使得他們深有感觸,真情便會不斷涌現。
二、自由交流,敢于真言
“缺少自由的課堂必然是死水一潭,自然就不會唯有源頭來”,解放學生,就是要給學生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和自由學習支配權。學生自由交流的過程,就是他們各種意見相互展現的過程,也是他們思維靈感彼此碰撞的過程,唯有如此才能散發出耀眼的火花。
多給學生自由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深有感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第一節課后,我布置了這樣的家庭作業:讀了課文你有怎樣的感 受?放學后,你是怎樣幫媽媽做家務活動的?帶著這樣的問題,很多同學紛紛表達自己的感恩與孝心。有的同學幫媽媽拖地洗碗倒垃圾,認為看似小事其實挺辛苦,更何況媽媽白天還要參加工作,一天辛苦下來也得不到休息;有的同學是給媽媽洗腳,發現了媽媽經常涂紅的腳趾變得粗糙了,原來是媽媽沒有時間打理她曾經引以為豪的雙腳;有的同學說自己幫媽媽撿菜洗碗等,自己也明白了為什么媽媽的雙手比以前粗糙了,等等。在課堂上,組織學生相互表達,讓他們在深有感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使得他們能敢于吐真言,便于他們在靈活對話中獲得豐富思維語感。
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氛圍,鼓勵學生主動關注課程教學重點,他們通過實踐體驗、互動交流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語言課堂才是學生需要的課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從實踐中主動概括,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語言知識。多請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幫助他們走出依賴聽講的單一學習模式。
三、多彩展示,展現真技
“愛我你就夸夸我”,這是一首歌中唱到的歌詞,也是我們教師常忽視的。多夸夸學生,讓他們的精彩主動予以展現,幫助他們在自我展示中激活學習潛能,讓他們的語言知識積累能有主動靈活運用的舞臺。
多彩展示,讓學生在博采眾長中產生奮發進取意識,在集思廣益中提高語言靈活性和準確性。在教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閱讀后,教師不妨圍繞“必讀”,建議學生運用手抄畫報的形式摘錄自己的閱讀感知,讓他們能夠有展現自己才藝的機會。很多同學通過摘錄《魯濱孫漂流記》中精彩的語句,圍繞“魯濱孫給自己的啟示”,寫出了真心話,像,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自己,走出內心的恐懼、絕望,多想方設法去克服,定會有所成就;辦法總比困難多,再多的困難,只要自己無所畏懼,定會成功;團隊合作是任何時候也不能丟掉的寶貴財富,也是戰勝困難的重要精神力量,等等。結合學生的展示,可建議他們以教室為場地進行展覽,相互學習。
學生多彩展示,讓語文的開放性、多元化得以體現,也能充分激活他們的學習內在動力,幫助他們深化感知。遵從學生的意見,多給他們搭建寬廣舞臺,定能使得課堂教學更有濃濃的人文情懷,幫助他們在靈活運用中收獲更多的豐富知識與技能。
綜前所言,從學生認知感悟需要和課程要求中活化教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話語權和學習支配權,定能使得課堂富有人文性和生本主義特征。多從課程中挖掘富有人文性、生活化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挖掘新鮮的語言知識,定能使得他們在靈活運用的基礎上收獲更多語感,讓他們在共鳴的過程中喜歡上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