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梓倫 王妍令儀 喬宏 徐雪源
[摘要]“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農民生活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行大規模的扶貧工作,實施精準扶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農民增收步伐加快,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開創了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通過對河北省曲陽縣扶貧現狀的分析,從而發現河北省曲陽縣扶貧工作中存在鄉村干部思想觀念落后、缺乏資金技術的支撐,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等問題,進而提出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增強對企業的扶持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完善醫療救助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曲陽縣;精準扶貧;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1 曲陽縣扶貧現狀
自2005年以來,曲陽縣共獲得扶貧專項資金5649萬元,其中財政直接撥款4175萬元,社會愛心人士和企業捐助資金632萬元,信貸資金842萬元。這些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來進行大棚種植、畜牧養殖、移民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等。通過這些扶貧項目的實施,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貧困村的基礎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農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扶貧項目實施以來曲陽縣在經濟實力、農業生產條件、交通、通信以及貧困村的綜合實力等都普遍增強。其中,曲陽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19.95億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65.57億元,全縣的財政收入從2005年的6952萬元,增長到了2015年2.36億元。在扶貧項目實施以后全縣共新建飲水工程38處,新打機井127眼,揚水站8座,農渠防滲工程7萬m,修建水壩1.5萬m,新增農耕地200hm2,解決了3.2萬人日常用水需求以及1.4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333.33hm2,小河道整改100km2,植樹造林866.67hm2,退耕還林還草2733.33hm2。使貧困村人口有了充足的農耕地和完善的灌溉條件,極大的提高了農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確保了農戶的糧食供給,雖然農戶們解決了飲水和糧食的問題,但是距離農戶門理想的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扶貧期間曲陽縣新修主干道公路24km,鄉村公路600km,極大地緩解了貧困村道路不暢的問題,加強了貧困村與外面的聯系,有利于物資的轉運。縣城電網進行了全面改造,6萬戶農戶進行了電網整治,農戶上網問題得到解決,116個貧困村全部設立村醫務室,并請縣醫院醫生定期下鄉為村民義診和講解常見疾病的預防知識,貧困村綜合實力普遍增強。在孩子們的教育方面,新增學校100多所,新招老師1000多人,但是對于偏遠山區的孩子來說上學仍然是個難題,他們仍然需要走半個多小時去上學。通過實施扶貧開發規劃,貧困村的農戶增加了收入。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和自然條件,縣扶貧辦進行整體規劃,統籌發展,連片開發,逐步形成了庫區草魚、河蝦養殖,在丘陵、河套地區進行羊、奶牛養殖,在山區少雨區域進行棗樹、核桃樹種植的扶貧特色產業格局。曲陽縣大力發展甲魚養殖,養殖量達到60多萬只,覆蓋9個貧困村,500多戶貧困戶。依托“蒙牛”、“伊利”等龍頭企業發展奶牛養殖,帶動了6000多貧困戶脫貧。依托農貿公司發展特色雜糧種植。共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150期,3萬多農戶得到了專業技能培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能水平,增加了就業幾率。
2 曲陽縣扶貧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鄉村干部思想觀念落后
部分鄉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陳舊,信心不足,對精準扶貧全面脫貧存在猶豫,思想懶惰,得過且過,“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謀大事、干大事的魄力和決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不夠強。
2.2 缺乏資金技術的支撐,農戶自我發展能力不足
曲陽縣從事溫室大棚的農戶較多,但往往都沒有進行過專業的指導,技術條件太差,而且從事溫室大棚種植的農民年齡一般都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這種條件下種植出來的農作物一般產量不高,品質也不會很好,直接影響農戶的收入。
2.3 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產德鄉由于人多地少,經濟收入主要以大棚蔬菜和煙葉種植為主,但是近幾年,由于化肥、種子、農藥等農用物資的價格上漲,農民的生產投入越來越多,而且蔬菜價格波動很大,農民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貧困戶收入一般很低,但是贍養老人、子女上學都需要花錢,加之農戶對于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情況都不了解,故而導致其盲目選擇種植品種,以致蔬菜大豐收但價格卻是很低,因此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2.5 政策變動較大
政策變動較大這一問題最明顯的表現是在移民搬遷問題,2009年和2010年按政策要求,搬遷戶的建房資金不得高于扶貧資金的20%,剩余的資金用于改善新村的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而2012年和2013年按照省廳要求,扶貧資金要全部用于搬遷戶新房建設上面,這樣一來以前年度搬遷的貧困戶會心理不平衡從而發生上訪告狀等問題,所以一部分村干部為了避免麻煩不按要求落實資金,仍按原來的政策落實,結果新搬遷戶對于村干部的意見很大,村干部工作沒辦法進行。
2.6 扶貧資金短缺
曲陽縣的自然條件差,氣候惡劣,冰雹、干旱等自然災害較多,加之經濟基礎薄弱,縣級財力有限,只能維持基本的工資開銷和基本的運轉支出,所以,遇到自然災害農民只能自己承擔損失。扶貧資金雖然投入很多,但是貧困村,貧困人口更多,所以每個貧困村分到的扶貧資金并不太多,能解決的問題是有限的。例如郎家莊鄉下莊村是第二批幫扶貧困村,曲陽縣共安排了20.5萬元扶貧款用來發展養殖業,安排了20萬元用來修路,但該村位于河道兩岸,為了避免塌陷,需要進行修橋護壩,總費用達80多萬元,雖說有政府部門和村民籌資,解決了一些問題,但該村目前仍然有30多萬元的欠款。
2.7 幫扶單位能力有限
如果幫扶單位盡心盡力、責任心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三年可以為貧困村投入40~60萬元,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而一些偷奸耍滑、責任心不強,經濟實力比較弱的幫扶單位,三年的幫扶時間甚至都沒到貧困村去過一次。
2.8 龍頭企業太少,產業帶動能力比較弱
曲陽縣初始注冊資金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僅有一家,其余的企業規模都比較小,注冊資金基本在50~80萬元之間,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太低,仍處在原材料加工階段,產品的附加值沒有完全開發。農戶對市場信息接收能力弱,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例如曲陽縣從事蘆筍種植的農戶,2006年以前農戶種植積極性較高,發展速度快,使得農民賺到了一些錢,但是到2007年,由于種植技術不過關,農藥殘留超標,再加上農戶過度地擴大種植面積,導致蘆筍賣不出去,到2008年種植面積一度萎縮,到目前已減少到53.33hm2。
3 河北省曲陽縣扶貧的對策
3.1 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教育工作
首先要加強對鄉、鎮、村領導的培訓工作,加深領導干部對政策的解讀,以便更好地為農戶服務。其次要加強對地方政府領導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樹立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增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徹底的擺脫“等”“靠”“要”的思想,積極主動地為農戶服務,帶領貧困戶徹底實現脫貧。
3.2 增強對企業的扶持力度
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主要從政策和資金兩個方面予以幫扶,鼓勵村民自主經營,自主創業,政府對其進行幫扶,同時對于龍頭企業來說要增加技術投入,延長產業鏈條,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加強農戶與企業的銜接程度,增強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對于市場信息應及時向農民公示,以便農戶合理安排種植面積。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等建設,并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
3.3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完善道路,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高質高效農業,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努力建設區域農業商品基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擴大種植規模。同時要設立新型農民培訓基地,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提高農民的技能。
3.4 加強社會愛心企業幫扶
應大力推廣“集團幫扶”模式,讓更多企業參與到脫貧攻堅戰當中,更加關注貧困群體,關注農村貧困問題,同時要避免愛心企業連年幫扶,后繼乏力的情況出現,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當地政府可以根據貧困村的各種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與愛心企業開展合作,實現雙贏,這樣既能推動社會扶貧工作可持續發展,又能促進當地經濟的提高,增加農戶的收入。進一步完善幫扶單位的考核獎懲機制,不能幫與不幫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 可采用公開表揚、批評、新聞媒體公開曝光等形式,督促幫扶工作的落實。
3.5 加強監管力度,增加考核措施
對于申報的扶貧項目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核,同時要建立健全扶貧專項資金責任到人、責任追究制度,切實做到賞罰分明。要改進資金撥付程序,提高資金利用率,扶貧資金審批要經過四五層審查,嚴重影響資金使用效率,要縮減不必要的審核,加快資金到位時間。要增加扶貧資金績效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作為一項評判各級領導辦事能力的依據,從而提高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
3.6 完善醫療救助體系
要完善新農合、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對農村貧困人口的覆蓋程度,應實行縣域內住院先治療后付費,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對接和即時結算程序,同時要提高貧困患者的報銷比例,減少治病壓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合作時報,中國合作經濟雜志社,安徽財經大學,2015中國合作經濟發展年度報告 [J].中國合作經濟,2016(6):34-48.
[2] 王麗,王燕云,吳曉紅.政府績效審計方法體系研究[J].財會月刊,2016(29):70-73.
[3] 聶永剛.貴州農村財政扶貧資金使用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6(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