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整本書閱讀”已成為課程優化的重要內容。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需要有整體、有規劃,提高閱讀教學的序列化特點,整合多種閱讀資源,從而使閱讀教學更具體系性、效率性和邏輯性。本文將結合當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探索如何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合作探究能力,為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斷實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重要內容,而且“讀”是“寫”的基礎,只有把好閱讀關,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在網絡信息環境下,學生能夠接觸的閱讀素材越來越多,閱讀內容不再局限于紙質書,電子閱讀資源也在不斷拓展,這就容易使學生在閱讀中失去重點,閱讀過程中隨意性增加,難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明確閱讀任務,強化過程指導,通過整本書閱讀提高閱讀教學成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效率的提高。
一、推薦梯度選本,引導學生自主選擇
閱讀教學效率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有著直接關系。在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要為學生科學選擇書目,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為學生推薦有梯度的閱讀選本。在閱讀篇目的推薦中要突出情節故事的趣味性,人物形象塑造要鮮明,可以是厚重而有生活氣息的小說,也可以是蕩氣回腸、聲律優美的詩歌,還可以是雋永清新、寓意深刻的散文。在選本推薦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差異選擇不同內容,將讀本分為淺顯、一般、深奧等不同閱讀檔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長推薦相應篇目,如果學生朗讀能力較強,則可以推薦學生朗讀性較強的作品;如果學生寫作能力較強,則可以推薦一些小說進行改編和續寫。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能夠獲得更大的自主發揮空間,而且學生的選擇面更廣,在時間上能夠自主調度,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創設新型閱讀課型,讓學生在交流中升華
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注重課型的選擇,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讀課型,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良好的閱讀體驗,如感悟型、引導啟發型、自主型、思維拓展型等,這些課型有利于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具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在整本書閱讀要求下,教師要通過課型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學生閱讀不僅局限于課堂上,也不再單純以紙質書為主,教師不能以枯燥的問答形式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課型優化為學生創設更自主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采取多元閱讀方式,通過瀏覽、通讀、精讀等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形式,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例如以“讀書報告會”鼓勵學生交流閱讀成果,學生可以自己設計PPT,配以優美的音樂和精致的背景,這一過程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
三、開展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展現中積淀
在高中閱讀活動中,學生自律性相對不足,枯燥的閱讀形式往往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活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信心。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學生的表面閱讀,而是要將 “聽、說、讀、寫、演”多種元素融合在一起,不但要讓學生去讀書,還要善于傾聽別人的見解,能夠與他人展開討論,能夠朗讀并書寫自己的感受,進行縮寫、續寫、擴寫等。“讀而優則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文本改編為劇本,通過話劇表演的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從而形成多元交互的整本書閱讀途徑,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閱讀與寫作結合
雖然整本書閱讀中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讀與寫始終是其核心,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融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為學生寫作提供更豐富的參考素材。讀與寫之間的轉化銜接需要教師進行巧妙引導,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積累,通過質疑和思辨提煉出讀后感,并以文本形式記錄下來。通過整本書閱讀,使學生有更豐富的詞匯儲備,能夠掌握文章的構架技巧,能夠將文章當中的思想精華融合到自己的寫作中,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轉化。堅持讀寫結合,能夠培養學生深入閱讀的良好習慣,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下,在高中閱讀教學中采用整本書閱讀形式,還需要教師不斷積累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在日常教學中融合整本書閱讀理念,以閱讀活動形式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定清晰的閱讀目標,并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拓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晏溶蔓.班級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J].亞太教育,2016(1).
[2]屠愛姣.師生共讀一本書[J].學園,2015(9).
[4]邵輝.談新課標高中語文課外閱讀[J].快樂閱讀,2015(4).
作者簡介:鐘靜,女,1987年生,江蘇揚州人,本科學歷,語文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課堂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