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亮
【摘要】在鄉鎮小學任教語文多年,每每走出教室,都會略帶一絲絲的遺憾,總覺得自己所上的每一節課都或多或少有不完善的
地方。因此,當上完一節課后,我都會認真地去反思,多年來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就像孔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當然,孔子“省”的是為人處世之道,而我“省”的則是語文課堂教學之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探究性;激趣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經過多年的反思,我發現農村的孩子特別淳樸,如何讓他們在校園環境和教學環境不如市內學校的情況下,激發他們的潛能,更好地學習語文呢?其實新課標的理念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只要讓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覺形成一種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這樣的語文教學至少已經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達到這一效果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激發學習興趣,開放學生思維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也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記得自己剛踏入講臺為學生上第一節語文課的時候,只關注自己講得順不順暢,而忽略了臺下學生的感受,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這幾年的摸索和反思,以及對新課標的實踐,現在我經常會聽到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太喜歡上你的課了”“老師,上你的課怎么覺得時間過得那么快”……這也許是對我最好的肯定,也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方法也是因人而異,各有千秋。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從你獨特的教學魅力中產生興趣,從而對你所教學科產生興趣。現代的社會要求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水,而不是死水,這樣才能接近學生的心靈,才能與學生產生共鳴。比如在教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這一篇課文時,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看著教參照本宣科地跟學生講詹天佑如何如何愛國,也要求學生如何如何地愛國,我想大部分學生對此不會產生很大的興趣。因為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對愛國這樣一個大道理已經聽過無數遍了。那么學生的興趣從何而來?從“新”入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我們能把愛國這個大的話題融入時代的精神,變成實實在在的東西,特別是抓住中國共產黨十九大成功召開這一主題,再結合課文內容,通過“董存瑞”“時傳祥”“雷鋒”“陳景潤”“楊利偉”等生動鮮明的例子,運用歷史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愛國也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產生變化的。在和平年代,愛國不再是拋頭顱,灑熱血。認真學好知識本領,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為實現“中國夢”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其實就是最大的愛國。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才會得到開放,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其實小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也是非常豐富的,語文教學也是情感教學,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牽動學生,甚至感動學生。所以,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自己就應該第一個進入角色,并且入情入景。
二、在引導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果教師不加于引導,也是盲目的。而引導并不等于灌輸。“授之以魚,不如授以予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授予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和規律,然后放手讓學生去質疑、去摸索、去探究,在“大語文”這個海洋中遨游。因此,探究性學習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希望能出現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來激發他們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挑戰欲望。只有在探究中學生才能體現個性,發展潛能。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如在教授六年級上冊《草蟲的村落》這一篇課文時,我就抓住鄉鎮小學學生大部分都生長在農村這一特點,讓學生像作者那樣展開聯想和想象,去觀察自己最感興趣的昆蟲,回來后再交流總結。因為農村的環境他們太熟悉了,人人都不甘落后,在交流的時候,連后進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所以,鄉鎮小學也有自身的優勢,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其實就是學生探究學習語文的大課堂。
總而言之,語文激趣教學和探究性教學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其教學方法也是因人、因地而異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不斷地摸索、反思,才會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完善,對學生更加有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郭咪咪.大陸和臺灣小學語文教學參考書比較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2]張靜.小學語文閱讀“一主兩翼”教學模式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4.
[3]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1(2).
[4]孫唯.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狀的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0.
[5]羅先慧,李云文,孫建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與重點——基于2012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計與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3(7)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