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飛速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可以為語文教學增添色彩,實現“激發學習興趣,誘發自主學習動機;改變傳統的教與學方式,促進個性發展和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這三個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學習動機;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多媒體教學)已越來越多地走進語文課堂,給教學帶來了生機。其中,多媒體教學,實現了將聲像處理技術、試聽技術與課堂教學科學合理結合的目的。那么,信息技術是如何為高中語文學習增添光彩的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誘發自主學習動機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學生樂學。只有將知識傳授的過程變為學生欣然接受的一件事,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刺激他們的興奮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
例如,語文版必修一《英雄瀟灑走蒼穹》一課屬于新聞類中的人物通訊,以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學生接觸比較少,相對而言,文章的文學性也沒有小說和散文那么強,授課前筆者進行了一個小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不濃。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筆者從網上找到了一個“神十一號飛天”的視頻,通過剪輯,截取了一段長達3分鐘的小視頻,目的是通過視頻讓同學們真切感受到神十一號飛天帶給人們的那種震撼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上完課,同學們普遍反映視頻很能吸引眼球,一下子便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文本學習。可見,學習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內驅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
二、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個性發展
當前,全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高效課堂改革,課堂改革注重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讓他們學會學,而不是等著老師把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或許,你會說,“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問題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確實,在閱讀教學中,此方法頗有成效,但是,此方法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呢?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在作文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更能切實可行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一直以來,寫作對學生來說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學生不會作文,也害怕作文。如果老師還是按照普通高中的教學方式進行作文教學,只講作文技巧和章法結構,不可避免地會讓他們感到“作文之難,難于登天”。
于是,從高一第二個學期開始,筆者便讓學生在QQ上寫心情,在空間或博客上寫日志,從寫片段、寫周記開始。所寫內容可以是對國家大事進行評論,可以對校園里發生的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個人心情的抒發,長短不限,只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讓他們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主要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就行了。這種方式,是學生樂于接受也是他們能夠做到的。
學生開始對寫作產生了興趣,這可謂是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在現實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經常搜腸刮肚后仍擠不出800個字。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把傳統的寫作文,通過計算機網絡搜索與作文主題相關的內容,收集更多的資料與作文素材。學生借助網絡提高了自己的知識面,也進行了個性化閱讀。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發現作文的評價方式也與學生的作文興趣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對寫出來的文章十分關注,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同。于是,筆者一改教師指導、評改的傳統方式,把評價放到QQ空間、博客或QQ群里,放手讓全班學生主動參與到修改與評判作文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找到作文中的亮點與不足,可以使好學生的作文更加完善,又對后進生產生極大的鼓勵,增強他們的作文興趣和能力。
三、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是一門關于美的學科,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可見,借助語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是因為,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把課文中人格美、生活美、意境美等各種美的因素直觀地再現出來,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加上信息技術教學所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音樂美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發揮審美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一詩時,“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運用對比與夸張,寫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聳,直插云霄之勢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視。關于這一景色的描寫美輪美奐,可以用幻燈投影在學生面前呈現出。而末句以擬人手法反襯原本高峻的天臺山面對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勢,恭敬之態使人不禁莞爾,也不禁對天姥山產生崇敬之情。這樣的筆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圖也不遜色。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對詩歌中類似的美的畫面的賞析,從而凈化了人的心靈。
綜上所述,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呈現最為有效且生動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欣賞、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裴輝.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勢與設計[J].語文學刊,2014(16).
作者簡介:詹耀平,1974年生,福建福安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