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翠芳
【摘要】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發現體驗式閱讀可以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進而更高效地培養語文素養,發展語文閱讀和學習能力,也能使語文閱讀教學得到優化和發展。本文將通過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來總結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特點,并針對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提出一系列建構策略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體驗式閱讀教學,首先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即讓學生通過自己已經獲得的體驗,在閱讀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其次,體驗式閱讀教學需要學生和老師之間角色的平衡,老師不再是唯一的領導者,而是和學生一起成為閱讀的參與者。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建構策略也需要注意很多問題。本文就以上幾點淺談小學語文閱讀建構策略,來不斷獲得新鮮的閱讀體驗,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一個良好開端。
一、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建構的策略
(一)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傳統語文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習內容也以適應學生考試需求為主,學生長期受到這種教育體制的約束,難以產生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過程非常無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然掌握了考試技巧,學會了應對考試,但是對課文本身失去了研讀興趣,失去了仔細體會漢字本身美妙的體驗,也無法真正理解文中的場景和人物的心情。最重要的是,學生慢慢喪失了語文學習和閱讀的興趣。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進,語文課程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原有的語文教學模式難以使學生的素質真正得到提升。隨著體驗式教學的出現,以及教師對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關注和推廣,教育工作者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原本沉悶的課堂才能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得到提升。
(二)因材施教,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體驗式教學的最主要特點是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它把學生放在了教學系統的主體地位,比起應試能力的高低,體驗式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個人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水平對課文進行理解和學習。閱讀教學是教師、教科書和學生之間的多角度對話,更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材料的相關信息之后,讓學生將眼睛、動手和思考結合起來,獲得自己最真實的體驗和深刻的感受。讓學生在體驗中閱讀,才能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在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更加注意因材施教,而不再一味地灌輸知識,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對知識有效吸收。
(三)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展現個性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因個體差異對課文有不同的認識和感受以及見解,正因為這些不同反而激勵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進行自由發揮,而不是像傳統教學一樣,不同的學生局限于相同的思維,毫無個性和自己的看法。同時閱讀式體驗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輕松、單純地去閱讀課文而不是為了應對老師。經過學生的閱讀再加上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當時所處的情境,進而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通過與老師和其他學生的交流,聽取對課文不同的見解和感悟,在完成應試教育教學的同時,開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
(四)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閱讀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獨立 性。通過體驗式閱讀,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是見仁見智,從而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權。注重體驗式教學的老師也不會為學生定下條條框框,而是更加尊重學生的理解和體驗。
(五)做好教學計劃,完善教學條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政策的引導之下,語文課程的設計和改革已初見成效,但是仍要在理論的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提高。學校和教育工作中需要遵循學科固有規律和學科內在系統,打破原有模式的桎梏,積極響應現代素質教育,積極轉變教學模式,適應社會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質量和學習的能力。體驗式閱讀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傳統的閱讀方式是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老師的軌道上,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語文閱讀與學習,而體驗的過程是真正融入學生個性的過程,建立學生體驗和文本的良性互動。
二、建構體驗式閱讀,使學生和老師的位置結構更加合理
(一)教師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自己為輔
為了推進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進行,教師應該從觀念上對自己角色進行轉變,把自己從授課者和主講人的身份中脫離出來,逐漸變成參與者和合作者。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當“老師”,獲得更多的閱讀學習自主權,讓學生感到角色轉變的新鮮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個過程促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教師要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引導
雖然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但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依然非常重要。老師由領導者轉變成輔導者,但不是完全不參與教學過程。相反,在給學生更多自主權的過程中,老師要學會更好地與學生交流,有效地為學生引路。通過交流,教師能更好地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總結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方法,獲得更高的思想境界。
(三)教師在閱讀中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體驗
在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建構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開展不同方式的閱讀活動,使老師和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成為真正的合作者。小學生的世界觀還處于建立的重要階段,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能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從此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而是能夠一起參與閱讀的朋友。
三、建構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的注意事項
(一)體驗式閱讀不能脫離文本,隨心所欲
小學體驗式閱讀建構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閱讀傾向,體驗式閱讀更注重尊重學生的感悟,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但對文本的解讀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個性閱讀。理解文本并非離開文本本身,也并不是忽略作者的意識。文學作品是作家通過觀察,體驗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的人事景物、民風習俗得來的,作品或多或少帶有作家的主觀體驗,表現作家某種感情。脫離了文本和作者的閱讀理解,就變成了無本之木。
(二)學生體驗必須有教師的指導
閱讀教學是建立在老師和學生良好互動基礎上的活動,教師的另一職責在于為學生解答疑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幫助學生解答與文本對話時的困惑,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現代閱讀教學的理論證明,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各種知識的獲得、能力的養成、健康情感的產生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都必須依賴教師引導下的主體實踐。
(三)教師應提升自身的閱讀體驗
著名教育學家曾提出,學生在閱讀中所收獲的智慧和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領者,第一大職能是傳道授業。教師若想給學生傳授十分的智慧,他自己本身一定要有遠超于十分的儲備。閱讀是學生增長智慧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培養文學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必經之路,教師首先應該豐富自身體驗,才能在教學中做到真正的旁征博引,為學生帶來有益的收獲。
四、結語
小學體驗式教學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更多益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一策略的建構,教師也更加注重自身的發展,同時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能夠使語文閱讀教學得到優化和發 展,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 劉珽.角色的轉換——主題教學的啟示[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 .
[2]楊莉.體驗式閱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施[J].中學語文,2013(33).
[3]許道棟.關于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9).
[4]楊志宏.高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初探[J].語文教學之友,2013(3).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