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到來,全球聯系更加緊密,而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更加重要。交流作為目前人類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開始實施,就強調了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過程。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就要求學生通過口語交際培養傾聽、表達能力。部編本教材中,口語交際板塊注重口語交際的順序、路徑。針對部編本教材的口語交際板塊,提出口語交際路徑:主題選擇、情境創設、雙向互動三個路徑。通過三個路徑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口語交際學習方式,以此拓展運用于社會交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口語交際;教學路徑;部編本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部編本教材口語交際板塊
(一)主題的多樣化
教育部新編部編本教材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因此,在部編本教材中可以發現,所選主題多以學生能觀察到、觸摸到的主題為主。例如在二年級上冊中,共有四次口語交際。交際主題分別為《有趣的動物》《我愛做手工》《商量》《看圖講故事》。從《有趣的動物》這一交際主題來看,選擇了學生在生活中最易觀察到的,最易捕捉到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即生活”,倡導學生的學習應當與生活緊密連接。所以,這個主題的選擇恰如其分地適應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會啟發小學生對動物的喜愛,從而激發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的良好素養。《我愛做手工》這一主題,力圖通過手工制作這一生活現象,來培養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際能力。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該年齡段兒童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需要通過模具、圖形來感知事物。因此,這一主題正適應了該年齡段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并促進兒童培養與同伴之間的和諧關系。
(二)情境的豐富性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在教學中,多以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的方式出現。在部編本教材中,口語交際板塊改變以往設定特定情境的方式,以口語交際要求穿插其中,這就增加了口語交際的靈活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特殊的情境。例如《商量》這一口語交際主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商量的場合無處不在,當同學有事想請你幫忙時,他會和你商量;當我特別想買一支鋼筆時,也會和爸爸媽媽商量……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用到商量的場合,來設計專門的教學情境。同時在設計時要遵循《商量》這一主題的要求,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要用商量的語氣即可。這樣既使學生學會了商量的方式,還能廣泛運用于學生的實踐生活中。所謂的核心素養,也從此刻開始進行積累培養。
(三)能力點的明確性
口語交際板塊一直是教師容易忽略的地方,教師認為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的問答,以及學生的自我表達就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表現。但是這也正突出了口語交際板塊能力點與訓練點的不明確,導致教師自身對口語交際訓練的認識不清。部編本教材,口語交際板塊改變以往長篇大論的交際鋪墊,以口語交際要求的方式展現。在這些要求中可以明確捕捉到應當培養學生怎樣的能力,訓練學生什么技能,以此達到什么效果。這種“能力點—訓練點—實現效果”三位一體的要求,恰恰能使教師清晰地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二、口語交際教學路徑
(一)路徑一:主題選擇
口語交際需要提升學生的實際溝通能力。從課內的課本訓練,再到課外的生活運用,要教師將口語交際主題作為始發點。在設計口語交際主題時,多以適應學生生活的主題為先,例如《贊美》《道歉》這一類人文性主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交流要點,也能使學生運用于實踐生活。當然教師還可以以教材中的主題作為參考,以此發散出相關主題。例如《有趣的動物》,可以在此基礎上拓展《有趣的植物》《有趣的星球》等,將這一類歸為自然科學類的口語交際主題。另外,以《我愛做手工》,可以設計《我愛做運動》《我愛畫畫》《我愛做汽車》等主題,并將此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同伴之間合作相處的主題,歸為生活實踐類交際主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一個月一主題,幫助學生加深對每一個主題的應用。如圖1:
(二)路徑二: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要基于交際主題來確定,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主題發散出相關情境。例如教師確定了社會交際類主題《勸說》,接下來教師應該聯想在什么樣的場合下會用到勸說,一定要以學生所常接觸的情境為主。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應當遵循“主題—相關情境—實際創設”三環節。勸說可以從學生最貼近的生活開始,詢問學生平常是怎樣勸說別人的、在什么時候你會勸說別人、勸說別人應該用怎樣的語氣,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問題,并依據學生的回答創設特定情境。同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勸說這一方式的運用,可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
(三)路徑三:雙向互動
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常指二人及二人以上通過語言、行為等表達方式交流意見、情感、信息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雙向互動的。以往的口語交際教學遵循學生講,其他人聽,抑或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雖然兩者在交流信息,但一方并沒有切實參與到實際互動中,口語交際也只停留在表達上。交際是一種過程,所以,口語交際在教學中要使每一個學生切實感受到這種交際的過程,首先從主題選擇上,教師要以多數人可以參加的交際主題為主,確保每一個學生可以參與;其次,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多人狀況,讓更多的孩子感知交際的快樂;最后,通過雙向互動的方式完成此次口語交際。
三、口語交際路徑搭建意義
(一)教師方面
口語交際路徑的搭建,首先,在思想上,有利于教師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明確其板塊的重要性;其次,在指導學生學習上,教師指導學生多次反復練習后,能夠掌握表達交際技巧,為學生的生活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可以彌補教師在口語交際板塊教學中的缺失,通過多次反復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二)學生方面
新時代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學生要從小學會與他人交流溝通。口語交際路徑的搭建,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可以從中學習到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其次,能夠使學生明確口語交際應該怎樣學,如何學。最后,還有助于學生從小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交流、會交流、善交流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謝素蘭.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2]陳嚴,陳鴻儒.幾種傳統高效的口語交際教學法[J]. 文學教育(上),2014(3).
[3] 王素華.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一點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4).
[4] 朱朝暉.從平面走向多維,從靜態走向動態——英國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給我國中學口語交際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啟示[J].廣東科技,2008(10).
作者簡介:唐璐,女,1997年生,新疆人,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