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霞
【摘要】選擇恰當的語文教學突破口,是優化教學設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選擇教學突破口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從題目突破,從開頭突破,從中間突破,利用矛盾的焦點或懸念突破。教師要根據文章特點,本著省時、恰當、巧妙的原則,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突破口;矛盾焦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就必須研究制約和影響有效教學的各種因素。從大的角度來講,它們包括教師、教材、學生,即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將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怎樣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呢?一位哲人說過,了解世界的捷徑,就是了解自己。根據“原點思維”原理,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還是應該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來,那就是“備課”。只有做到了教學設計的優化,才有教學的效益可言,舍此別無他途。最優化的語文教學設計應當既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這是對教材科學而藝術的處理,也是教師創造力的體現。它是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選準教材關鍵點和學生興奮點的最佳結合點作為教學的突破口而形成的。教師為此要設計合適的問題,使其前后勾連,四周輻射,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帶動全篇的學習。那么,怎樣選擇語文教學的突破口呢?
一、從題目突破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具有高度概括文章內容、揭示主旨、交代寫作對象的作用。有的文章可以從標題設疑突破,引發學生的思維,完成教學任務。對于一些文章還可采用擴展標題內容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策略,用歸納法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增強發散性思維能力。像《背影》等寫人物、動物、景物的記敘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別在人物、動物、景物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飾語,作出適當的闡釋。這樣不僅教學思路清晰,而且減少了教學程序,突出了教學重點,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文章的題目不是唯一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擬題。對于一些能揭示文章主旨的題目可以采用變換題目,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方式,來加深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編者的用意。
二、從開頭突破
好的文章開頭如“風頭”,短而巧,能激起讀者閱讀的興趣。若能從此處切入,便可牽首引身。如《背影》的開頭一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教學時可抓住此句設疑:作者為什么不能忘記父親的背影?僅此一問,就可以帶動學生對整篇文章的閱讀,理解父親的背影凝聚著父子深情,明白“背影”抒發了兒子對父親的深切懷念,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使學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全部內容。
又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可以把開頭作為突破口,抓“樂園”設疑。作者為什么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呢?學生通覽課文后便能答出:因為百草同里有美麗的景物、有趣的活動。接著教師再深入一步追問:百草園里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和有趣的活動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通過這樣問就能將課文統領起來,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凡是開篇具有概括事件、點明主旨或設置懸念的特點,教學時就可采用從開頭突破的方式。
三、從中間突破
有的文章可采用中間開花,前后文輻射的提問方法。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可從中間切入,直奔文章的關鍵處、精彩處。帶領學生賞析游船上菲利普夫婦與已經淪為賣牡蠣的窮水手于勒邂逅的情景,著重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然后用“菲利普夫婦一家人為什么會來哲爾賽島呢”這個問題勾連起前義。讓學生從菲利普夫婦對富有的于勒和貧窮的于勒的態度變化中,認識到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勢利、金錢至上的丑惡靈魂,進而深刻地理解小說所要反映的社會現實。有的文章中間部分有承上啟下的語句,有精彩的描寫,或有故事情節發展的高潮,對這樣的文章就可以選擇從中間切入。根據文章前后的關系,設置一個巧妙的問題將文章前后勾連起來。這不僅可以濃縮教學進程,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現事物之間聯系的能力。
四、利用矛盾的焦點或懸念突破
記敘類文章有的巧設懸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有的人物性格存在著多面性、矛盾性,有些作品內容與人們的思維定式存在較大差異,教學時可以利用懸念或矛盾來突破。如《故鄉》一課,可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故鄉,學生大多表露的是對故鄉的贊美之情,之后借機說:同學對自己的故鄉是喜愛、贊美、留戀,然而小說中的“我”卻說“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留戀”。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感情與文章所表達的感情產生了矛盾,使學生產生了急切閱讀的心理。學生讀完課文就會發現是因為故鄉變了,故鄉的人變了,環境變了,隨之“我”的心情也在變。之后追問:從變化中你能看到什么?“我”希望故鄉朝什么方向變?這樣就把學生迅速帶入了教材,加快理解文章中心內容,實現了長文短教。
語文教學選擇突破口的角度絕非上述幾種,但無論哪種方式首先要尋找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句,而這些詞句一定是教材的關鍵點和學生興奮點的匯聚處。找準它們,教師才能帶領學生迅速走入教材,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注意力,簡言之,語文教學突破口的選擇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做到恰當、巧妙、有創意。
參考文獻
[1] 劉小盼.自主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 ,2014(5).
[2] 戴為明.“交往視域”中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及實施辦法[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2014(7).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