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曉潔
【摘要】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體現。在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沉淀的過程中,傳統文化將多年的歷史進程進行精彩的濃縮,將歷史發展豐碑、精神靈魂詳細記錄下來,被后來人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因此,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對于我國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傳統文化在民族地區普通高中學生行為習慣創新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行為習慣;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現代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際上的競爭究其根本是國家綜合國力競爭,教育是國家競爭的驅動力和根本。培養綜合素養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是我國教育的根本目標。
一、明確教育目的,提升傳統文化重視度
(一)加強孝親、愛國、感恩思想教育
通過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播,品讀文化經典,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見賢思齊,學生在未來成長道路上,都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百善孝為先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德,在《弟子規》中明確指出:做人需要首先做到孝順,在生活中要孝親,孝順自己父母,理解父母的付出,學會感恩;在成長發展中,要孝君,君的含義有很多,其可以代表領導,代表祖國,代表人民,在未來發展中無論怎樣,都需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真正的“孝”是立身行道,培養高尚的品德,報效祖國,拓展心胸,包含萬物,知行合一。在傳統文化教育中,教師應開展孝親、愛國、感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打開孝心,理解父母良苦用心,尊重師長,團結同學,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熱愛祖國和人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國情感以及對民族認同感。
(二)加強傳統文化行為教育
在傳統文化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包括行為習慣,并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引導學生樹立良好規則意識,在生活中,從點滴做起,以誠敬的心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良好品德往往在小事中體現,作為高中階段的學生,馬上步入社會,其行為習慣對未來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時刻都應提醒自己,保持一顆誠摯的心,真誠對待身邊的事物,加強日常行為規范,體現文化素養。在傳統文化內容中融入行為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使學生規范行為,做一個遵守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三)加強傳統文化禮儀教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彰顯個性,追求自由和平等,在行為舉止上不拘小節。雖然,我們尊重隨性的生活狀態,但是對于那些舉止不雅、言行粗魯的行為我們要深刻地認清這并不是隨性的應有表現。在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對禮儀十分重視。人們待人接物、言談舉止處處都體現著一個人的素養,也是文明和得體的體現。在人際交往中需互相尊重,懂得禮節,長幼有序。在高中傳統文化教育中,應加強學生禮儀教育,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四)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在傳統文化教育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勤奮好學的精神,在未來發展中愛崗敬業,堅持人生信仰,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事業,對黨忠誠。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在面對各種利益時,我們應堅持原則,拒絕誘惑,堅定自己的信仰。在教學中,教師應傳授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承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責任,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二、探索傳統文化新思路,落實貫徹行為習慣教育
(一)加強教育工作機制創新,貫徹行為教育
在傳統文化教育教學中,結合教育工作者多年實踐經驗,需加強教育工作機制的創新,將傳統文化知識多元化體現在教學中,實踐教育機制,體現傳統文化教學主題化,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與相關機構合作,構建傳統文化立體性;加強區域民族傳統文化研討分享機制,體現傳統文化特色性;加強教師傳統文化素養培養機制,提升教學隊伍的專業性,從而促進傳統文化教育順利開展,彰顯區域民族特色。
(二)開展傳統文化教學活動,實踐行為教育
為了更好地展示傳統文化的教學成果,結合傳統文化教學經驗,堅持多元化教學原則,開展各類傳統文化教學活動,實踐行為教育,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將傳統文化思想精華傳入學生思維中,開展傳統文化節等活動,教師共享傳統文化教育成果,更加耐心地引導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我國千百年歷史發展中留下的寶貴財富,在教育教學中,應滲透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規范學生行為和思想,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會民,張志強.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中華美德[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7).
[2]何在敬.研讀國學經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未來英才,2015(8).
[3]郭永紅.論在班隊會中如何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改變學生行為習慣[J].讀寫算(教研版),2015(14).
附 注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民族地區普通高中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17】GHB1199)。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