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出色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生在開展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畏難情況,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是一個教學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創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引導學生深入到語文閱讀知識體系中,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自主學習;實現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小學教育占據著重要地位。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來看,學生語文閱讀學習仍存在諸多問題,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和有效性不高的問題,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提升綜合教學效果。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歷程,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看到模仿照搬、閉門造車等現象,也因為這些現象衍生出了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小學語文課程的良好發展帶來了不少的阻力和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學生缺乏活力。小學語文閱讀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需要學生、教材以及教師等三個環節有機的合作,也屬于三位一體的學習環境。教師、文本和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但從小學語文教師的角度來看,想要實現更高質量的課堂成果,就必須要構建起良好的知識生成與傳授平臺,要將學生的實際需求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進行積極引導。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并未做到這些,甚至從思想上沒有重視起來,忽視了操作和實際教學之間的關系,讓語文閱讀的教學活動變得枯燥無意義,導致不少學生不愿意學習。
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缺少了生動的環節。想要確保學生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教師對課程目標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同時還需要學生的主觀參與。但也正是在這點上出現了不少問題,導致最終的語文閱讀教學出現質量差、效率低等問題。語文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不夠,這也是導致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設計水平等息息相關,只有通過對業務學習的開展,積極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才可以認識到在新時期教學方面出現的新問題以及提出的新要求等,使學生的需求以及語文閱讀的教學要求得到更好滿足。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想要重新煥發生機,需要切實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可以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推動該門課程的創新和改革。
二、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材積累自主閱讀素材
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同樣也不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運用應該建立在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不管處于哪個教育階段,教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在課堂上所講解的教學內容是重要的參照和核心。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教材仍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這在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因此,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采用自主閱讀模式前,需要先對教學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做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把握,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日常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對《桂林山水》《豐碑》等文字流暢又有意境的文章,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閱讀,讓學生進行感悟與積累,當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學習時,就能有效進行聯想,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受到學習興趣
在運用自主學習模式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主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之一,小學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這就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較高要求,對小學生來說,這種相對較難的學科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后續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和語文綜合素質提升。因此,針對這一問題,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以更加主動的方式來完成閱讀工作,使學生的語文視野得到進一步的擴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學習熱情得到激發。一些語文閱讀知識雖然具有一定難度,但是絕大多數的學習內容又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利用課堂知識的這一特點,采用自主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閱讀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又通俗易懂的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語文知識。比如在講解《孔融讓梨》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文章延伸思考,進而構建閱讀模型,建立閱讀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機聯系,強化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與此同時,可以對《曹沖稱象》《紀昌學射》等類似的文章進行延伸閱讀,探尋文章的內涵,通過長期的自主閱讀訓練,學生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文章,也能很快進行深度閱讀,挖掘出文章的內涵,提升閱讀能力。
(三)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自身的獨立性價值得到充分發揮,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培養,為今后可以更加積極順利地開展閱讀活動提供保障。但是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灌輸式教育一直是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樣也不例外。這種灌輸式的教育完全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單純地想讓學生學習更多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卻忽略了學生的主觀體驗,并不適合學生自主開展閱讀學習,對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是毫無益處。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自主學習閱讀模式開展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體驗性,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閱讀教學計劃的制訂和設計,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實現教學效率的整體提升,進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語文閱讀綜合素質。
(四)形成自主閱讀的長效機制
在小學語文閱讀自主學習的運用過程中,只有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才能使自主閱讀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課堂知識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才是學生培養的目標和關鍵。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大綱不止一次強調,要將學生的智力培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貫穿在小學語文教育的始終,讓學生培養起學習的自主性,另外強化學生的創新和自我學習的能動意識。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應該注重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具體來說,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采用自主閱讀的教育策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解決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逐漸學會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解決辦法,擺脫對老師的依賴,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自主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對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不斷探索和改進自主學習的運用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素質,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鄧俐華.情感體驗自主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模式[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9).
[2]徐靜偉.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少教多學”高效課堂策略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5).
[3]蔡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3).
[4]于美華.淺析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
[5]程慶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益[J].魅力中國,2016(38).
[6]王井輝.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15).
作者簡介:農朝安,1967出生,壯族,廣西憑祥人,大專學歷,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學校管理和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