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語文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注重過程,最大限度地創設愉悅、和諧、高效、民主的課堂氛圍,放手讓學生嘗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發現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優化;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優化備課環節
備課是上課的前奏,應該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的方式。集體備課強調“三定”“六統一”。“三定”是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集體備課每周至少活動一次,每次活動時間不得少于2 小時。集體備課力戒形式主義,應著眼于備課質量。集體備課的重點放在如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及用什么方式幫助學生排疑解難,弄清楚重點在哪里、難點是什么等關鍵因素。做到一人主備、組內討論、集體修改,真正將集體備課制度落到實處。 “六統一”即統一三維目標、統一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統一教學內容、統一重點和難點、統一作業與練習、統一達標測試時間。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要求教師個人備課,寫出翔實的教案。教案要凸顯三維目標、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步驟、多媒體輔助設備的運用、板書設計、作業布置、課后反思等七個要素。
二、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升課堂效益的關鍵。為了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還要力求實現三個轉化:在形式上由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轉化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方法上,由教師講授為主向講練結合、以練為主轉化;在要求上,由單純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培養能力轉化。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講與練、基礎與提高、傳授知識與教會學習、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等關系。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要解決好如何讓學生會學和最大限度減輕學生負擔的問題。要求做到七個盡量:盡量讓學生獨立思考;盡量讓學生自主探究;盡量讓學生動手操作;盡量讓學生自己表達;盡量讓學生總結歸納;盡量讓學生自己評價;盡量當堂作業當堂完成,當堂知識當堂消化。課堂上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筆,就會促使他們興趣陡增,思維活躍。為了抓住課堂主陣地,還應開展多種教學比賽活動:如上課比賽、說課比賽、優質課比賽。此外要注重上好“三課”:老教師的示范課、青年教師的匯報課、骨干教師的觀摩課。確立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方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互動式教學模式。
三、優化作業設置
作業設置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更注重課后作業訓練的高效性。既要杜絕布置大量重復性作業的現象,防止學生淹沒在題海中,也不能讓學生只是簡單照抄,進行書本知識的搬家。要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相應的技能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使作業布置規范,要做到“四個注意”,一是注意作業要適量,不搞題海戰術;二是注意作業要適度,既不涉及難題、偏題、怪題, 也不搞簡單低效的重復練習,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設計,滿足各層面的學生;三是要注意認真批改,及時反饋,以便教師掌握學情,及時改正教法,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掌握情況,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達到會學的目的。四是要注意及時講評,講評前教師必須先做統計歸類,找準問題的相交點,切實提高講評的針對性。
四、優化課后輔導
課后輔導也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堅決杜絕加班加點、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加大學生作業量的課后輔導。課后輔導堅持分層輔導的原則,突出一個“勤”字,實施“抓兩頭促中間”的輔導策略,實現培優補差的落實到位。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堅持教輔結合的思想,不斷強化教學輔導。特別對后進生,在注重知識輔導的同時,還要注意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補“差”先補“心”,消除心理障礙,矯正不良習慣,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五、優化評價機制
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也是實現課堂高效的重要手段,評價的目標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宜建立 “八步”評價規則: 第一步,從教學思想上,看是合作教學,還是主觀教學;是教師為學生服務,還是學生要適應教師的需要。第二步,從教學目標上,看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標,還是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為目的。第三步,從學習主動權上,看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是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放在教師手里。第四步,從教學方法上,看教師是立足于通過“導”來解決問題,還是立足于通過“講”來解決問題。第五步,從師生地位上,看教師是主導還是主演;學生是主演還是聽眾。第六步,從教學效果上,看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各類學生均有進步,還是只顧少數尖子,不顧中差生的膚淺過關。第七步,從板書設計上,看是有條有理、重點突出,還是雜亂無章、主次不分。第八步,從作業布置上,看是精心篩選、有的放矢,還是隨意選擇、漫無目的。
六、優化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課堂教學的深度延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為此,教師應當重視課堂教學的反思,并不斷強化完善這一工作。首先,教師在集體備課交流時,要講自己的教學反思(得失)。其次,教師將有價值的教學反思寫到教學后記上。看成功之處,記下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在做之事,留下瞬間感悟。
作者簡介:王國衛,1967年生,古浪縣永豐灘初級中學,高級教師,本科,從事初中語文教學。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