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摘要】人類審美能力無法與生俱來,而是結合生活審美實踐逐漸培養,審美教育在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類審美教育包含多種方法與途徑,音樂教育屬于至關重要的發展途徑。借助音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能力,進而能夠體驗音樂以及鑒賞音樂,養成健康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正確審美理念。本文就情感對培養學生審美情境的作用作了分析,提出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音樂教學;審美能力;作用;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所謂審美教育實際上就是培養鑒賞美與感受美的能力,旨在構建正確審美觀,實現美的教育。若是缺乏審美教育,那么就是不完整的教育,若是缺乏審美觀念,那么學生內心無法自由發展。審美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理念與藝術修養。初中階段審美教育對培養學生更加積極、更加健康的審美觀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初中階段教學大綱來看,義務教育階段藝術教育必修課程為音樂與美術,是開展美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結合音樂教育特點,審美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這也是培養學生審美理念中最為有效、最為便捷的方式。
一、情感在培養學生審美途徑方面的作用
情感屬于人類態度重要的構成部分,屬于人類特殊生理評價以及生理體驗。從音樂藝術屬性角度來看,音樂創作以及音樂演奏過程中,實際上包含著作曲家與演奏者情感的體驗。藝術講求“以聲傳情”“以情帶聲”,同純文字文學創作與色彩表達美術藝術等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音樂巧妙組合了音符,構成婉轉悅耳的聲音,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常來說,優秀音樂作品能夠感染以及激發音樂欣賞者情感,那么就需要發揮情感體驗在其中的基礎作用。普遍來看,人類情感體驗需要結合日常生活慢慢地積累。除非主動獲取,后天培養屬于生成人類情感體驗關鍵性途徑。其本質現象產生了初中音樂的教育啟示:若是期望借助音樂教育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情感培養在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屬于學生青少年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學生生理發育日趨成熟,這就使得學生心理發展方面呈現出獨立化與自主化。特別是在心智方面逐漸成熟,漸漸體現出了活力、注重情感以及特立獨行等。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心理特征,諸如,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結合學生已成型情感特征來培養審美能力。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途徑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
流暢音樂能夠給予人們心曠神怡之感,跳躍性音樂則能夠使人輕松愉快,低沉旋律則往往帶來憂傷感受。不同音樂情境給予不同心情感受。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美好音樂以及教師的藝術化渲染能夠促使學生真正體味到音樂美,凈化學生心靈,給予審美主體更好的情感體驗,學生具備了體驗,才能夠激發對音樂作品的興趣,結合其他要素,更加理性感知音樂。反過來看,若是學生課堂學習或者是曲子欣賞過程中存在著音樂理解不足,或者是教師情境創設過于混亂,往往可能產生反效果。例如,在初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課中,學生欣賞《漁舟唱晚》時,教師可以將情感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欣賞古箏獨奏曲,教師則是可以有節奏、有語調地描繪出畫面:“皓月當空,江面優美寧靜,漁民們的臉上蕩漾著豐收般喜悅,漁歌飛揚,蕩漿歸舟……”這樣在同學們的腦海中就能夠營造出“漁舟唱晚”的意象,教師所創設情境則很好地補充了《漁舟唱晚》那種時而激蕩、時而平靜的旋律,學生也能夠非常快融入音樂情境內,這樣就為開展下一個環節做好了鋪墊。總之,創設音樂情境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美感。
(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所謂現象,實際上就是對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并且創設新形象的心理活動。音樂主要是借助聲音更好地傳遞出美好藝術情境,豐富想象力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只有學生更加充分調動個人審美現象,這樣能夠促使學生體味到音樂作品所包含的美感,同時,借助學生想象力充分體現音樂美。例如,在初中音樂《瑤族舞曲》教學中,可以保持安靜,學生閉上雙眼,教師則借助詩意語句來引導學生想象,尊重學生音樂藝術體驗中所表現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求新求異。總之,教師借助聲情并茂描述,學生對音樂情境進行想象,也可以自由發揮,發揮學生想象翅膀。在初中學生體味到音樂意境后,教師要給予足夠的尊重,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借助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美感,那么就要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啟發式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借助個人情感與個人思路展開現象,開啟思維創造力,這樣能夠獲得最佳效果,音樂課堂提供了表現自我與展現自我的平臺。例如,在初中音樂《老鼠娶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共同活動,可以進行各種節奏練習,模仿各類民族打擊樂器,促使學生體驗樂曲的風趣幽默,生動活潑。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方式展示絳州鼓樂的音樂風格,促使學生注意力快速被吸引并且情不自禁模仿。漸漸的,桌子已經無法替代“鑼鼓”,那么就迫切希望能夠制作出“會說話的鑼鼓”。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通過該種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絳州鼓樂的基本特點,還能夠認識到節奏、力度、速度的變化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內心欲望,根據作品的音響進行情景再現的創編活動。
(四)培養學生審美感受
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進行設計審美教育,那么就需要尊重學生主觀意愿,將其作為切入點。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啟發式教學,促使學生結合個人學習開展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予學生更好的審美享受,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例如,在初中音樂《化妝舞會》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跟著旋律舞蹈,進而體味到探戈音樂所包含的無限韻味。借助音樂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掌握探戈舞蹈的基本動作,了解探戈的特點,這樣能夠在認識以及審美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
三、結語
作為重要的美育教育工具,音樂教育承擔著陶冶情操、增加修養、提升審美能力等重任。音樂教育屬于非視覺性藝術,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育學,結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情感,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給予學生美的啟發與美的感受,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總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生教育,還影響著學生意志品質以及個人素質,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初中音樂教師要改善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發揮學生想象力,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等,促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題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文蕾,曾皓.中學音樂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J].大眾文藝,2009(03):152-153.
[2]蔣華.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5(18):41.
[3]閆巖.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37(04):223.
[4]王旭蕾.淺議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