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娟
【摘要】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發聲練習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是體現唱歌者歌唱水平以及歌聲表現力的關鍵。因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發聲練習對聲樂教學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本文深入探討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發聲練習的正確方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發聲練習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聲樂訓練質量。
【關鍵詞】聲樂訓練;音樂教育;發聲練習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一、聲樂訓練發聲練習的相關狀況
在聲樂教學訓練中,氣息是基礎部分,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有利于確保發音的正確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正確的呼吸方式需要協調好身體各部位。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一般教授學生使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這種演唱呼吸方式與人體生理構造十分相符。在演唱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與器官需要協調,對相關肌肉群進行充分運用。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進行氣息控制時,會利用橫膈膜開展輔助工作。“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可以有效提升人體各部位的演唱積極性,經過科學的練習,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這種呼吸控制方法,從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歌聲。在實際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比如,可以通過調整呼吸頻率進行練習,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以嘗試口鼻一起呼吸,有利于放松相關器官以及發聲器官,從而有效地增加吸氣量,讓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更加放松,進而從整體上提升演唱水平。
二、目前聲樂訓練中發聲練習的一些問題
(一)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重視演唱技能,忽視聲樂理論教育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目前的教學訓練中,教師一般以自身的演唱經驗與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工作,這種教學方式以語言指導為主,有一定的主觀性,這種教學方式在無形中對演唱技能更加重視,忽視了聲樂理論的教學,學生們無法完整地掌握發聲技巧,從而影響了聲樂教學的質量,進而影響聲樂教學的發展。
(二)西方化的發聲訓練
近年來,我國聲樂教學環境不斷完善,相關教學內容也不斷完善。然而,許多基礎發聲訓練依然以西方演唱方式為主,這樣的訓練方式,更多地表現著西方聲樂。針對我國聲樂教學現狀,我們需要更加重視我國傳統聲樂的發展。因此,傳統的聲樂發聲訓練方式與我國目前聲樂教學需要不相符合,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聲樂發聲訓練要削弱西方發音訓練的影響。
(三)實際教學過程中,發聲訓練目標不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發聲練習是開展聲樂訓練的基礎,其訓練質量的高低對學生演唱水平的高低有著比較直接的影響。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常常對發聲訓練這一基礎訓練不夠重視,發聲訓練的教學方式不夠科學合理,學生們難以體會到發聲訓練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國聲樂實際教學過程中,發聲訓練目標不準確,這對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三、聲樂訓練中科學合理的發聲練習方式
(一) 在發聲練習過程中注意發聲的姿勢
氣息在發聲訓練過程中十分重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控制好演唱過程中的氣息,對實踐演唱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實際發聲訓練過程中,學生們要注意自己的姿勢與狀態。實際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姿勢,然而一般情況下,上半身肌肉一定程度上收緊,雙腳分開,分開距離與肩同寬。不僅如此,兩只腳可以一前一后站立,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姿勢。
(二)在實際發聲練習中注意發聲狀態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不僅需要發音與音色的準確,還需要在演唱過程中注意吐字的正確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協調喉結與聲帶。首先要保持喉頭在正確的位置,針對這一項,可以進行針對性訓練。“打哈欠”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我們在打哈欠的過程中笑肌會隨著哈欠上提,口腔自然張開,使喉頭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從而有正確的發聲狀態。
(三)在實際發聲練習中注意音色的準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聲帶進行有效控制、而哼鳴訓練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進行這種訓練,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們構建復合發聲機制。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可以自然地進入全聲狀態,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訓練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音色的訓練,學生要對其重視。
四、總結
在聲樂教學訓練過程中,發生練習是基礎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和一定的問題。本論文提出了一些科學的發聲訓練方式,這些方式有利于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偉.哼鳴練習在聲樂訓練中的作用[J].音樂大觀, 2014(1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