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的作用。音樂教育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是在學習過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感受音樂藝術帶來的愉快時刻。本文圍繞音樂教學中的內心體驗進行闡述,旨在讓音樂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體驗;幸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教學中,音樂教師有責任成為兒童音樂學習的支持者與引導者。同時,在音樂教學中多給學生自主學習與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學習中尋找快樂。
一、改進教學,讓音樂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音樂學科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的必修課。在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孩子有喜愛音樂藝術的天性。但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時卻表現茫然。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必竟學生不可能將來都成為音樂家。于是在教學中就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通過優美的圖畫與音樂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音樂藝術,從而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就會把音樂學習當成一種快樂。例如:在教學歌曲《愉快的夢》時,就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介紹日本文化。同時,再通過多媒體生動的畫面讓他們了解了日本的櫻花節,以及男孩節與女孩節等。這樣,就把《愉快的夢》這首歌曲與極具代表性的日本民歌《櫻花》聯系到一起,從而給學生以視聽的強烈震撼。同時,這樣的教學也彌補了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說教教學的不足。
二、體驗樂趣,讓學生獲得音樂的審美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好動,他們的活動往往根據自己的心理與生理需求而產生。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必須加入律動,從而讓他們在審美活動中獲得快樂的心理體驗。音樂不僅是有聲的藝術,也是在表演中展示律動的藝術。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例如:在教學《三只小豬》時,首先給學生營造一個想象情境,通過一個故事片段引導他們用動作把律動表演出來。接著,通過對想象情境的整合創編一個精彩的音樂劇。讓三個學生扮演成三只小豬去參加這個音樂會,等他們趕到會場時受到了小動物們的歡迎。他們三人在大家的掌聲中跳起了《蓋新房》的舞蹈,這時候學生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與正在表演的“三只可愛的小豬”一起舞蹈。這樣,學生們體驗到這個創編劇的快樂,從而積極的加入到表演行列中。實踐證明,師生共同參與音樂活動會給學生帶來快樂。同時,從共同參與的活動中獲得音樂的審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唱著、跳著、快樂著。
三、 熏陶感染 ,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美國心理學家庫伯教授說:“體驗學習是在辨證對立方式中解決沖突的過程。”然而,很多音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中沒有真正的投入熱情。因而在音樂課中就缺乏興趣,學生也感受不到音樂學習的快樂。這樣下去就會形成不良的循環,學生也會對音樂課逐漸失去樂趣。情感是需要傳遞的,教師的感情對學生具有無聲的感染力。如果教師擁有一顆童心,那他就會從兒童的視角去審視這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活動。音樂藝術的魅力往往需要通過思維的想象才能體驗,通過音樂的熏陶才能感染學生。例如:在教學《我是小海軍》這首歌時,老師就戴上海軍帽,學著海軍走路的姿勢出現在課堂上。這樣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神氣,真像一位海軍戰士。接下來,在開展《小海軍》這首歌曲的教學時,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在教唱幾遍之后,要求大家把唱得好的同學推薦出來,也讓他戴上海軍的帽子給大家表演。這樣,學生們積極性一下子被我調動起來,在你追我趕的表演中體驗學習這首歌曲帶來的快樂。
四、傳遞情感,讓學生愉快的接受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魳肥潜磉_情感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傳達情感才能使學生愉快的接受教育。同時,也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只有師生距離的拉近,才能從學習中帶來快樂。例如:在教師節來臨時就特意安排了《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的學習。上課的時候,就把一支紅燭點燃后放在講臺上。首先,要求學生觀察這支蠟燭。接著啟發學生:“大家是否看到了紅燭把自己化成的蠟油與青煙,而把發出的光和熱奉獻給了人們,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燃燒了自己卻亮了別人,這就是一種什么精神呢?”學生齊聲回答:“奉獻精神!”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多媒體課件播放演唱這首歌的視頻,同時大屏幕中出現學生晚上路過老師窗前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與氣氛中,學生們一邊欣賞著音樂,一邊被老師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感動著。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綜合上述,小學音樂教學過程就是讓小學生感受幸福體驗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讓學生幼小的心靈在跳動的音符中自由放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音樂、感受幸福,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