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小提琴音樂傳播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以音樂會、唱片或CD販售為主,這三者也是聽眾或觀眾獲得這類音樂資源最為常見的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依托于近幾十年來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小提琴音樂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普通大眾來說,交互式多媒體正成為普通大眾獲取音樂資源的主流手段之一。文章將借助幾個當代小提琴音樂傳播的成功案例來對此現象進行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交互式多媒體;小提琴音樂;音樂傳播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傳統音樂傳播方式的發展往往是這樣的,樂器演奏這類職業為大眾廣泛接受之后,一部音樂作品需要音樂家數年,甚至數十年堅持不懈地輾轉于各地頻繁演出才得以推廣。這樣費時費力的過程在多媒體誕生后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加入交互功能,通過交互行為并作用于多種感官來呈各種信息的媒體形式被稱為交互式多媒體(interactive multimedia),特點是能夠呈現多種形式的信息,可以同時傳播文字、聲音、圖像等。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多媒體漸逐影響社會各行業、各層面。近幾十年以來,尤其對于音樂這類信息資源而言,交互式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手段在音樂作品推廣、傳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較于傳統傳播方式,交互式多媒體的出現,使得任何一部作品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多樣化的角度呈現給受眾。如今,任何音樂表演形式及傳播模式都越來越離不開人機結合的多媒體方式的介入。
交互式多媒體帶給小提琴音樂傳播方式的影響也是如此。
一、交互式多媒體助力新興小提琴家的成長
從1970年以后,各種多媒體技術獲得了日益蓬勃的發展。對廣大普通大眾來說,20世紀80年代廣播電臺通過用直播、電話等與聽眾即時交流的方式,是最深入人心的交互式多媒體形式之一。由于雙向溝通的優勢,直至今天這一形式仍隨處可見。這種應用交互式多媒體的方式也逐漸進入傳統的小提琴演奏領域,在許多小提琴家的演奏生涯中占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如美國女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直接選擇了通過電臺的古典音樂節目出道(1990年,費城電臺)。她在電臺直播節目中演奏,通過電話與觀眾做即時交流與互動。第二年她接受了電視、電臺采訪,以各種多媒體節目出現在公眾視野,并錄制各類演奏視頻,放在臉書上供觀眾點擊瀏覽和互動,這一系列活動為她積累了大量的人氣,即使她從未參加過任何一項小提琴賽事,也并不妨礙她日益高漲的知名度,她是目前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女小提琴家之一。得益于多媒體的助力,她在年輕人中有很高的聲譽,被選中在梵蒂岡教廷演奏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以電視形式向全歐直播。
目前許多年輕的小提琴家們都越來越重視與多媒體的合作。例如華裔小提琴家陳銳與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法國國慶日音樂會”,通過電視向全法觀眾直播,有很多人點擊鏈接觀看了這場演出。這樣的即時受眾面、影響力在沒有交互式多媒體技術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這場音樂會極大地擴大了這位華裔小提琴家在歐洲的影響力。
二、交互式多媒體助力小提琴音樂比賽的推廣
“如果你因時間安排與此次國際小提琴大賽擦肩而過,請不要錯過現場直播,彌補無法親臨現場感受妙音律動的遺憾,在家中也能和我們共享此次盛宴!如果你對音樂有一份熱忱與執念,請不要錯過現場直播,傾聽每一寸跳躍的音符, 將熱情融入音樂,用音樂點亮生活!全程觀摩決賽盛況,就算足不出戶,也不會錯過每一個精彩的瞬間!”
以上是首屆香港國際什洛莫·敏茨國際小提琴大賽電視直播的廣告詞。這個2017年開始的新興小提琴比賽以小提琴大師敏茨命名。相對于許多傳統的小提琴賽事,這個比賽一開始就力求讓更多的年輕人融入其中,讓更多普通大眾能有直接了解小提琴的方式,以促進小提琴事業的發展。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觀眾不僅能觀賞比賽,更能通過網絡平臺、電郵等方式給比賽組委留言、提出建議或意見,為主辦方完善賽制、優化架構提供許多有益的舉措。目前,一些國際知名的小提琴比賽都有越來越重視交互式多媒體技術的趨勢,比如在芬蘭舉辦的國際一級小提琴賽事“西貝柳斯小提琴比賽”(創辦于1965年),早在十幾年前就通過電視媒體將比賽向全歐傳播,并通過觀眾投票,選舉出最受觀眾歡迎的最佳作品等等單項獎。另一項國際A級小提琴賽事“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也采取了類似的做法,不僅設置了現場的觀眾獎,也開通了網絡投票,由觀眾通過賽事的網絡平臺評選出最受歡迎的選手。這是這兩個獎項以往沒有的環節,盡管屬于非官方的獎項,但是卻能給選手莫大的鼓舞,代表了觀眾對小提琴音樂的審美趨勢和傾向,已經是整個賽事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環節之一。觀眾甚至可以通過平臺與評委交流,而不再像以前比賽那樣曲高和寡。如法國的內森·米爾德在今年梅紐因比賽中獲青年組第二名,但其真摯的發音和現場表現卻給評委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氣極高,他最終獲得了互動環節中的“網絡投票獎”。依靠這屆比賽的優異表現及交互式多媒體的助力,這位年輕的藝術家不僅讓許多人熟知他的名字,擁有了大批粉絲,更為今后職業生涯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近十年來,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大眾了解、熟悉這類比賽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掃描二維碼、下載app等便捷方式,與主辦方的溝通、互動更為直接便利。這些舉措無疑吸引了許多人抱著感興趣的態度參與其中,擴大比賽影響的同時,更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些都是交互式多媒體在小提琴比賽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三、多媒體助力當代小提琴作品的傳播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音樂傳播的強大助力,以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流行全球的作品現在往往在幾個小時之內就人盡皆知,靠的僅僅是一臺聯網的電腦或手機。當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這首作品,點擊率不斷攀升,這首作品就成為了關注度極高的存在,從推廣、傳播的角度來說就成功了。
英國最炙手可熱的小提琴家大衛·葛瑞特2013年演繹了酷玩樂隊的名曲《Viva la Vida》(西班牙語意為“生命萬歲”,2008年發行)。原曲是酷玩樂隊的經典之作,以被處死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口發出感慨,具有一般流行歌曲所沒有歷史厚重感,其編曲亦極富古典音樂的層次感。大衛·葛瑞特作為一位非常有跨界意識的演奏家,希望通過小提琴來演繹古典、流行、搖滾、浪漫、朋克等等風格各異的音樂風格,因此他將這首在流行音樂界非常經典的作品收錄在他《音樂圣殿》(Music)的專輯中。他借助現代音樂編曲方式、效果器、合成器及以MTV拍攝手法重新演繹此曲,以一人的表現營造出管弦樂團伴奏的宏大層次感。MTV中他的演奏本身就已經是一種人機交互的成功。如果說這首作品之前只閃耀于流行音樂界的話,通過大衛葛瑞特完美的結合演繹,賦予了其新的創意,為更多的音樂愛好者們所熟知。這是現代音樂傳播的一個典型案例。
借助交互式多媒體成功傳播小提琴音樂作品不僅是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更是傳播面最廣的方式,因此這一方式必然得到極大普及。
四、結語
本文探討了當代小提琴音樂借助交互式多媒體得到廣泛傳播的幾個途徑,由此可知,任何音樂作品的傳播都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二十一世紀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音樂傳播的最大助力,對這一不斷強化傾向的研究在今后將日益深入。
作者簡介:陸斌,女,壯族,碩士,講師,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廣西藝術學院資助項目“交互式多媒體作用于當代小提琴音樂傳播的研究”(立項編號YB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