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民族音樂”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多元文化課程,目前,多數發達國家與我國部分教育機構均有開設,對幫助學生樹立多元音樂文化觀念,拓展學生視野,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當前文化全球化高速發展,我國素質教育深入改革的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有必要發展多元文化教育,實現世界民族音樂教育在音樂課程中的滲透。基于此,從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必要性入手,就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構想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設置;多元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訴求
追求“和平、友善、發展”始終是多數人為之努力而奮斗的目標,是對世界格局的向往。在此基礎上,民族文化溝通與交流成為重要手段與途徑,只有準確地認知、了解或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才能對各個國家、地區和民族具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掌握自身在世界發展中所占有的位置與功能。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織部分,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了解能夠更為清晰地認知與體驗各民族風俗習慣、情感觀念、思維、藝術審美等。對此,當前“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中國音樂理論體系與教學實踐的研究除注重本民族音樂文化外,還需加強對世界各民族音樂的研究與學習。就目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現狀而言,教育的開發性雖然加強,在音樂教育中,音樂理論體系、音樂價值觀念等仍存在片面性,常以歐洲音樂體系替代“國外民族音樂體系”。對此,在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可對世界各民族音樂具有更為全面、準確、系統地介紹,加深學生對不同音樂體系的了解,并以客觀的態度面對世界民族音樂與世界民族文化,從而尊重世界民族音樂文化,加強世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溝通與理解。[1]在此背景下,有利于推動中國音樂文化加入到世界民族文化中,促進中國軟實力的優化發展。
二、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是多元化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
就音樂教育而言,自二十世紀以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并呈現出兩種逐漸重合的發展態勢,即發達國家多元音樂文化深入發展與發展國家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意識的興起與發展。例如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曼特爾·胡德在西方首次開設了基于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民族音樂學課程;美國的威斯理大學以“世界音樂”為名稱將民族音樂學列入教學大綱中;《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的頒布將“理解世界音樂”滲透到學校音樂教學目標中。并隨著不斷發展,多數高校開設了“世界民族音樂”課程。中國在逐漸發展過程中逐漸認知到發展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于2001年制定的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該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薄端囆g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認識和理解本民族與世界各地藝術的歷史、文化意蘊,感受其特色,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熱愛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參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庇纱丝梢姡咝i_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是我國發展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樹立多元音樂意識,促進音樂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2]
三、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注意事項
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與音樂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如何有效實現該課程的開設,建議應從我國國情入手,構建如何實際發展需求的音樂教育模式。在此過程中,一方面應處理好音樂教育多元性與二元性之間的關系,實現我國音樂教育由二元向多元的有效轉化。對此建議采用“民族附加式”教育模式進行課程設置,即在了解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其他國家與民族的音樂文化,幫助學生樹立多元音樂文化意識。課程內容的側重點、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的協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也是課程設計中所需考慮的重點,需在不斷研究與實踐中探尋平衡點。
四、結論
總而言之,“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開設,是發展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是學生進一步認識與體驗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開拓音樂文化事業,實現民族優秀文化繼承與弘揚的重要途徑。我國“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開設起步相對較晚,仍處于不斷發展階段。而作為音樂教育者關于高校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的研究,無意對高等音樂院校課程設置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僅在于根據自身了解與實踐教學經驗,就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如何開設“世界民族音樂概論”課程,促進多元音樂文化發展談一談看法。
參考文獻
[1]王達.世界民族音樂教學的理論基礎探析——評《世界民族音樂概論》[J].高教探索,2018.
作者簡介:石寧寧(1980—),女,黑龍江,漢族,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理論從事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