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從某種角度而言,高師院校的教學宗旨同專業音樂院校有著根本的區別,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出合格的音樂教師。因此,如何在高師院校的鋼琴教學中突出其教學的根本目標,正確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既有的條件下進行更高效的教學活動,應成為高師院校鋼琴教學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師院校;鋼琴;分級教學;模式;發展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在目前的高師院校中,分級教學模式的運用還沒有形成一種統一的教學體系,就鋼琴教學來說,分級教學在高師院校中已經初步顯露出這種教學體系的優勢所在,它能夠改善學生之間的程度差異,保證教學內容與進度的完成,使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具效率。然而,新生物是需要時間與實踐來考驗其合理性的,它需要不斷的改進才能走向完善,分級教學模式亦是如此。在高師院校的鋼琴課程中運用它是否合理?如何實施?具有什么意義?未來會面臨哪些問題?等等。這些是每一位高師院校鋼琴教學工作者都在思考的問題。
一、分級教學模式實施的現實意義
高師院校鋼琴教學課程中的分級模式,顧名思義,是指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水平為根據對學生進行分級劃分,按照不同的級別進行教學活動與評價,能夠極大限度的履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宗旨,從而充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促進每一個學生學習水平與質量的提高。
分級模式在我國高師院校鋼琴課程中的實施,具有多方面的現實意義。首先,分級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極大限度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目前,高師院校的鋼琴專業普遍存在教師人數少、學生人數多的情況,而分級教學能夠將鋼琴專業水平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通過分級教學與考試,不僅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夠讓學生從中得到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指導。在傳統的鋼琴小組課中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但由于沒有等級與水平的明確劃分,這種分組方式只是有名無實。而高師院校實行的分級模式是一種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手段,級別劃分之后,每一個級別的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學習指導,獲得更高水平的提高。級別較低的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基礎知識的輔導與學習,而級別較高的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全面的專業性知道,從而在明確學習目的的基礎上,正視自己與其他同學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分級教學模式所面臨的問題
新事物的產生必然會面臨各種問題,它需要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分級教學模式亦是如此。目前,各高師院校所實行的分級教學模式各有千秋,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教育部門難以統一管理與監督。而級別的劃分在無形間導致了學生對于級別的盲目追求。比如,一些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進入高級別小組進行學習,為了級別而練習鋼琴,甚至忽視了自身的實際情況而盲目提高;由于目前我國高師院校的分級教學模式各有差異,有些高師院校分級教學中所納入的曲目并不是依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展開的,因此,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還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模式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降低了學習的興趣;而在考核制度、學分制度方面仍然采用傳統方式,并沒有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而調整,因此,不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真是水平,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使得分級教學失去了建設的本質意義;同時,違背了高師院校鋼琴教學的教學理念與目的。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首先,相關機構在鋼琴教學體系中應確立分級教學的統一大綱。以尊重學生個性化為基礎,實現專業技能的同步發展為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級分組,以統一的教學方針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其次,應明確分級教學的教學內容。我國高師院校普通本科為四年學制,共八個學期,因此,可以將鋼琴課程分為八個級別,每個級別收錄難易程度適中的基礎練習與提高練習作品。最后,在考核制度的制定中同樣應考慮分級別考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其參加考核的分組情況,不但能夠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能夠最大限度地達到考核的公平性、客觀性。
從目前高師院校鋼琴分級教學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過分注重演奏技巧,而忽視相關理論以及即興伴奏的學習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高師院校鋼琴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出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對于音樂教師而言,即興伴奏是一種必備的專業技能。而目前的鋼琴教學中忽視了這一技能的訓練,有些學校雖然開設這一課程,但由于課程時長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有所取舍,僅能教授一些較為簡單的伴奏技法。此外,實踐能力的匱乏以及對于作品本體分析能力的貧乏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鋼琴演奏不僅僅是將樂譜搬到鋼琴的簡單表現,更是情感的傳達,加強對作品的理解,才能用音樂同欣賞者溝通、產生共鳴。
三、分級教學模式實施之發展遠觀
對于高師院校的音樂學子而言,鋼琴課是一門“必修”課程,足以見得其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相較于音樂學院而言,高師院校的鋼琴課程無論是從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面,還是專業強度方面皆有一定的差異,學生們不可能花費大量的心力在鋼琴學習中。有些高師院校的音樂學子在入校之前從未接觸過鋼琴,因此,對于這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采用分級教學的方式恰恰是最科學、合理的。針對高師院校鋼琴課程分級模式的實施現狀以及所出現的問題,如何科學調整以適應當下的教學環境,從而在未來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鋼琴音樂教育的發展,筆者認為,可以立足于當前高師院校鋼琴教學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豐富鋼琴教學內容。高師院校鋼琴專業的教學內容是由其教學對象、目標以及時間決定的,為了培養出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教學內容不但需要專業技能的訓練,還需要音樂基礎理論的豐富,這些都需要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升。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不但要學會怎樣練琴,還要學會怎樣教琴,畢業后如何將所學反饋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第二,高師院校應豐富教學的形式,使教學更加多元化,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鋼琴的教學模式為“一對一”的單獨輔導,這種授課方式能夠行之有效的保證教學的質量與內容的完整性,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不能滿足高師院校的教學機制。或者說,由于擴大招生而導致師生比例嚴重不協調的矛盾,僅靠傳統教學的方式已經不堪重負,分級教學模式因此應運而生。為改善傳統教學的教學難題,分級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并存的形式進行教學工作,集體教學與“一對一”教學按需求劃分;此外,可以以公開課、講座等形式作為另類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在開放的環境中獲得專業知識的學習。
四、結語
分級教學遵循的是循序漸近、因材施教的宗旨,從而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目的與內容,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高師院校的鋼琴課程中運用分級教學模式是一項責任重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鋼琴教育工作者們不斷檢驗、改進、完善它,通過科學的模式、創新的理念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建立一套合理的教學體系,能夠切實有效的提高不同程度的學生們的鋼琴演奏水平、音樂鑒賞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穎淳.分級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12).
[2]任穎,李華偉,王麗娜.《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級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電子設計工程,2012(11).
[3]王宏志,王煜.師范院校高等數學三維分級教學模式的實踐與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