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峰
【摘要】如今處于大數據時代,衍生出很多智能產品和先進傳播手段,大數據技術不斷提高,傳播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讓很多領域受到了影響,民族民間音樂便是其中之一,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弘揚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模式缺少信息技術,缺乏創(chuàng)新力,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處于傳播困境,只有真正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創(chuàng)新式地改良它的傳播方式,才能真正讓它得以傳承和弘揚。以下是筆者對民族民間音樂面臨的困境以及對策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民族民間音樂;傳播困境;再思考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大數據時代,是電子信息技術非常發(fā)達的時代,它能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分析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民族民間音樂所匱乏的。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吸引不了大眾的興趣,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逐漸隱沒,這將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遺憾,民族民間音樂如何更好地傳播,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一、傳播困境
(一)民間信息的不對稱
針對如今民族民間音樂隱沒的現狀,國家、政府以及相關機構都采取相應的措施傳承民族民間音樂,但是這些資源人們并沒有真正接觸到,民眾還在這保護的屏障之外。在他們看來,民族民間音樂只是束之高閣的經典,根本沒有實現傳承的必要,而且如今大數據時代更是加劇了這一點,民眾從互聯(lián)網了解到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并沒有真正認知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所在,所以民眾接觸到的民間信息并不對稱。
(二)民族民間音樂逐漸商業(yè)化
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巨大,其中最多的是商業(yè)信息,經濟全球化讓很多市場成為商業(yè)利益、快餐消費的模式,而且被消費的不僅僅是商品、物質,還有精神文化,民族民間音樂在這個大數據時代面臨著逐漸商業(yè)化的困境,很多音樂都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拋棄了自身的民族元素純粹,自然。如今的音樂市場充斥著商業(yè)利益,大多聽到的是山寨品,那種少數民族的韻味和元素并沒有在其中,大數據時代下的民族民間音樂,雖然可以適應市場的發(fā)展,但沒有傳承和弘揚出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
三、相關對策
(一)結合大數據的先進技術
前文提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方式比較傳統(tǒng),單一化和狹窄化使得人們的興致不高,了解到的內容自然也不夠豐富,而且,如今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處于一種未知的狀態(tài),在制定傳播方式的時候,并不知道民眾是否感興趣或者是心理情況。這個時候,結合大數據技術能有效解決這一點,可以通過收集民眾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態(tài)度相關的數據,總結出適合的有效傳播方式,由此也能看出民眾的接受和了解程度,從而適當地調整傳播方式,真實、全面的信息數據會比單純的主觀想法要傳播得更理想。
(二)傳播民族民間音樂的特色
1.可以稍加變動,但是不能喧賓奪主
自然純粹的民族民間音樂是真正需要去、傳承和弘揚的文化,、可能這種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間音樂演繹出來的效果會晦澀難懂,民眾可能會存在心理障礙,所以稍加變動民族民間音樂是可以的,對一些晦澀難懂的地方加以調整,但是、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改變它真正的韻味,要努力讓民眾在聽的時候既能理解它的意義,也能真正借鑒和傳承到、它的經典之處。
2.商業(yè)化傳播建立在原有特色的基礎上
民族民間音樂在傳播上容易出現單一化、狹隘化的情況,所以,借助商業(yè)化的傳播會使整個民族民間音樂被更多人接受,但不能為了商業(yè)利益急功近利,可以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使民族民間音樂更加為民眾所接受,商業(yè)化傳播必須要建立在原有特色的基礎上,要讓民族民間音樂少點修飾,多點潤色,多點純粹。
(三)降低大數據傳播的門檻
民族民間音樂主要興起在少數民族地區(qū),但少數民族地處偏遠,接觸到媒體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使用信息技術也不常見且不熟練,讓大數據傳播的門檻比較高,所以為了讓民族民間音樂能夠更普遍地被傳播,要做的是降低大數據傳播的門檻,讓民眾更了解和學習一些相關知識,民族民間音樂要想能更好地被傳承和弘揚下去,前提必須要被人熟知,只有讓少數民族偏遠地區(qū)的信息技術跟上,讓他們有接觸的契機,才能讓他們更喜愛民族民間音樂,才能讓民族民間音樂生命力更長存。
四、結語
雖然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看似給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播帶來了很多阻礙,但只要結合大數據時代的先進信息傳播技術和高效的智能技術,就會讓民族民間音樂的涉及面更加廣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內涵所在,能讓更多的民眾真正喜歡上民族民間音樂,從而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能夠得以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范明磊.新媒體時代音樂傳播的現狀與轉變[J].傳媒,2016(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