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關于情商,現代教育學家有三分智商、七分情商的觀點,可見情商對于每一個人在社會中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形成健全人格、挖掘潛能及培養創造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對情商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本文試從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情商方面進行初步探索,以期對中學生音樂教育促進學生情商提升有所裨益。
【關鍵詞】音樂教學;學生;情商;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一、優化音樂教學模式,通過音樂賞鑒提升學生自我情緒調控能力
(一)中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偏重對音樂音符、樂譜等理論知識的傳授,將音樂教學陷入對枯燥音符的解讀中,而忽視音樂的情感教育,使學生無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不懂得如何去欣賞音樂并為我所用。
可通過學校開展創新教學機制,實施音樂教學改革,將音樂考試納入到中考學業考試中,促使教師思考音樂教學的意義、目的和方法,優化音樂教育模式,在此基礎上圍繞提升學生情商這一目標設計音樂考試的題目,一方面以此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的重視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將音樂教學回歸到正確的、能有效發揮其本真作用的軌道上來。
(二)提高教師對音樂教學重要意義的認識
要求教師走出音樂教育誤區,調整以往音樂教育過于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專業知識的培養,忽視學生音樂感受和審美需求的現象以及對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影響,真正發揮音樂對學生審美、藝術情趣及自我情緒調節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具體到教學中,可利用音樂鑒賞課,每一鑒賞曲目,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生平、音樂創作背景、樂曲構成、在音樂史上的地位、音樂的地域特色等方面增加對作品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合作能力
教學的關鍵因素在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當提高自身對音樂教學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對學生音樂教育的責任感、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專業能力等。在加強教師音樂素養的基礎上,提高教師責任心的要求。音樂教學是一種需要摸索、創新的學科教學,需要教師根據自己對音樂教學的理解,去制定教學計劃,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輔助教學。在此基礎上,老師要根據音樂教材的教學安排,設計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如舉行歌曲比賽、樂器演奏比賽、欣賞音樂會,開設音樂小游戲等形式作為教學活動的拓展,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體會相互配合、良好溝通及和諧交往的重要性,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如在大合唱《黃河大合唱》訓練中,根據聲部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工,各聲部要根據指揮,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完美演繹歌曲的目標。一切要以和諧為前提,不論是伴唱或伴奏,都要重視角色的作用,正確的認識并體現好自己角色的職能。音樂作品表現的這種相互配合、水乳交融的關系正是學生學會妥善處理和協調人際關系所需要的。
三、豐富教學形式,培養學生人格魅力及高尚情操
無論是一首歌曲,還是一部交響樂,或是一首輕音樂,可以說,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產生,都會被作曲家借助多種表現手法,賦于作品不同的情感。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悟,在音樂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方式輔助教學,以豐富學生的感受,如學習《七子之歌》《東方明珠》等歌曲時,可在教學中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視頻、專題片、風光片等形式,在優美的音樂和畫面中,幫助學生了解香港和澳門的歷史、優美的自然風光及經濟發展情況,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感悟其它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家國情懷、同窗之誼、親人之愛等,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開展比較教學,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操
音樂無國界,它會突破語言、文字、種族和國界的限制,表達人類對和諧與安寧的渴望。美好的音樂可以凈化人的心靈,有助于消除私心雜念、消除妒嫉、沖動、狹隘等人格缺陷,維系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情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所以,可以開展比較教學形式,在音樂教學引入《讓世界充滿愛》《十送紅軍》《走進西藏》等充滿人類友善和樂觀向上的精神的中國歌曲的同時,也引入《西班牙舞曲》《命運交響曲》等國外名曲,在東西方音樂文明的對比中使這些優美的音樂走進學生的心靈,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愛祖國、愛和平、團結進取的民族精神和自信、包容、友善、豁達開朗的健康人格和心理。
可見,音樂對學生情商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來說,科學良好的音樂教學有助于他們形成健康、達觀、自信的人格和心理,有助于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堅強的意志力并從音樂中獲得心靈的升華。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進而帶動學生情商的提高,為其成長、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梅.淺談音樂教學與情商[J].當代教育論壇,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