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
【摘要】鋼琴教學不能夠片面追求教學的進度,更重要的是對音樂培養出濃厚的興趣同時引導出音樂的表現力。簡單的技術教學不能夠真正讓學生理解音樂的魅力,甚至會扼殺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樂趣,所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出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是十分重要的探究課題。音樂的表現力包括了對于音樂的感受力,對音樂的整體理解力和想象力,還有對于音樂的創造力,所以提高音樂表現力是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本文將試論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識碼】A
一、學生形成鋼琴音樂表現力不足的原因
音樂作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載體,不同的節奏和韻律都包含著不同的感染力。鋼琴是音樂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可以展現出無限的魅力。
但是現在很多學生接受鋼琴教學的初始就開始接受了不正確的引導,這類教學過度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將所有的重要重點都放在技術上而完全忽視了音樂內在的傳承。教師沒有將音樂的表現力傳授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失了這部分學習,所以彈出來的琴聲也就充滿了僵硬,無法表現出無限的可能,顯得枯燥無味。現代社會的考級制度也是導致應試教育的重要原因,簡單通過考級來評判學生在鋼琴上的水平,限制了學生在鋼琴中的表現力,使他們束縛在考級曲目中不能自由飛翔。
二、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方法
(一)重視學生在聽覺方面的訓練
音樂的載體就是聽覺,是完完全全的聽覺藝術,傳播的過程是通過聽覺來實現的。如何讓演奏的鋼琴曲沁人心田,如何讓所有樂符通過聽覺影響心靈內心,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提升音樂的表現力。聽覺訓練就是提升音樂表現力的基礎訓練,能夠鍛煉演奏者的聽覺系統,讓演奏者自身對于音量、音色以及音調有著準確的把握,通過敏感的聽覺來調整自己的彈奏,從而讓整個演奏更加完整,更具魅力。
(二)引導學生對樂譜進行研讀
每次彈奏都是作曲家一次音樂表現力的集中表現,所以研讀樂譜能夠帶領學生走近作曲家的世界中,領略作曲家的獨特音樂表現力。能夠流傳下來的著名樂譜,都包含著作曲家對于音樂的理解和看法,抒發了作曲家的感情,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對樂譜進行研讀,就能夠讓學生借鑒到這些著名音樂大師的表現方法。
在引導學生進行樂譜研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樂譜上每一個標記的研讀,將樂譜中的所有細節作為樂譜的全部來進行理解。不同的標記影響著整個樂譜的表現力,所以這些都是研讀過程中需要認真留心的地方。在對樂譜有了基本熟悉的情況下,還應該體會作曲家為什么在這里對樂譜進行這樣的處理,真正走進這個樂譜,走進作曲家的內心世界,探索每一個標記對于情感有著怎樣不同的表現力,探究每一個標記為什么要這樣使用,使用之后帶來了怎樣的效果。
在深刻解讀樂譜之后,還可以鼓勵學生對樂譜進行再創作,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曲目的了解,用名曲的改編來鍛煉學生自己的表現力,將曲目真正變成屬于學生自己的曲目。
(三)教導學生體會音樂內容
每一章樂譜,都像一篇故事一樣,講述著不一樣的內容,傳遞著不一樣的內涵,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積極教導學生去體會音樂的內容,透過黑白的樂譜走進不同的世界。
在教導學生曲目之前,應該對這個曲目所發生的時代和創作的背景進行介紹,調動學生去搜索相關的背景信息,激發學生對于曲目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進行示范性彈奏的時候,也可以伴隨著背景的介紹,在作曲家想要表達情感的地方進行適當的講解或者停頓,讓學生感受到整個曲子中蘊涵的故事和靈魂,讓學生明白曲子并不是毫無感情的存在,而是一種通過樂符在不斷傳遞的情感。例如貝多芬大師的《月光奏鳴曲》,這就是一首在恬靜中飽含著掙扎的曲目,在了解創作背景里貝多芬正經歷著痛失愛情的絕望時,在演奏的時候就不會將它進行錯誤的表達。也正是因為了解了這首曲子的真正內容,才能挖掘中隱藏在平靜節奏中的無限掙扎,才能感受這樣一首曲子中所渲染出的痛苦絕望。
三、結束語
鋼琴教學應該在技術教學的基礎上重視表現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保證鋼琴音樂的藝術性,讓學生在彈奏樂曲的同時賦予樂曲不一樣的生命力。處理好鋼琴演奏的技巧性和藝術表現力之間的關系,將它們更完美地進行融合,才能夠為今后的鋼琴演奏帶來更多的可能。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式,通過不同的培養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展現出自己的音樂表現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演奏出更加富有靈魂的曲目。也只有充滿音樂表現力的鋼琴演奏,才是真正的鋼琴演奏,才是能夠打動人心的鋼琴演奏。
參考文獻
[1]盛露露.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07).
[2]蘇東城.淺論鋼琴教學中學生樂感的培養[J].科教導刊(中下旬刊)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