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玉 夏鳴

摘 要:經濟全球化是當前的大趨勢,企業集團發展迅速,不斷擴大業務范圍和規模領域,與業務量和領域相應增加的是財務工作的難度、數量和成本,這些亟待解決的管理問題與大數據、云計算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共同催化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的應用和推廣。本文利用文獻研究法對財務共享概念進行研究,并利用案例分析法、數據分析法等途徑對A公司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若干年的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管理規范程度、財務風險、公司業績等數據信息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探究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企業的影響,同時對目前建造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探討、得出結論。
關鍵詞:財務共享;管理效率;成本管理
20世紀80年代,歐洲的福特公司成為首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它將企業大量重復的、技術含量低、流程相似的低端業務抽離出來,歸集到特定單元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處理,極大地提高了公司財務處理效率,同時還降低了相關成本、規范了管理制度。不俗的應用效果使得這項應用迅速擴展開來,截止到2008年底,美國的財富100強企業中,超過80%都建立了屬于自己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我國引入有關財務共享服務的理論較晚,但是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政策的推動,財務共享服務發展迅速。2005年中興集團率先引入建立了企業內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隨后如華為、中國電信、中英人壽等公司都相應地建立了符合本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一、背景及概念
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概念
共享服務是一種整合多個營運業務單元資源的創新型管理模式,它抽離不同部門的業務信息并整合到專門成立的實體提供共享服務。這種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在當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備受青睞,而財務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競爭力發展和戰略制定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科技發展下應運而生。
財務共享模式利用計算機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技術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公司、不同部門的信息資源重新組合,供不同業務部門的人使用,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它以提供增值性服務為途徑,將相關資源整合到一起為企業效益的提升發揮作用。
2.研究背景
A公司在同行業內競爭優勢明顯,業務范圍和分支機構不斷擴展,日益繁雜的管理業務和逐漸加大的信息跨度都使得財務管理這一環節的進化迫在眉睫,而信息化是一條前景良好的道路。2006年,A公司開始了建立財務共享模式的初期工作,一年多以后,以信息化平臺為載體的各個步驟流程基本建設完成,并且實現了銜接聯立,到2011年,該公司的自動化核算中心已經能夠將財務共享做到最大化,新的財務系統完全與公司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此次財務變革基本完成。
二、財務共享模式對A公司的影響
1.企業運行效率的加快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大大減少了A公司的管理層級,使得公司管理結構趨于扁平化,環節和流程的規范化、信息化加快了公司業務的運行效率。2006年還未引進財務共享模式時,公司的管理人員人數為1043人,2007―2009年,管理人員一直維持在400多人規模,財務人員的數量也由原先的238降到2009年的151人,可見財務共享的應用使得大量傳統的財務人員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另一方面來看,管理人員的銳減也受原本低端管理或財務人員的技能與財務共享所需要的技能不相匹配所影響,從2010年開始,管理人員人數開始回升,直到穩定在900人左右,龐大的財務共享模式需要人員操作并充分利用其成果,且公司規模的擴大對管理人員的數量提出了硬性要求。
在這期間,A公司的資產總額實現了倍數級增長,資產總額與管理人員的比值等相對指標都顯示人均擁有資產在提升。2006年,資產總額與管理人員的比值為812.73,之后逐年上升,在2014年甚至過萬,最終穩定在7904.34元。這些都說明公司的工作效率在實行財務共享后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并且公司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貼合度越來越高,運用該模式的效率越來越高。
2006―2009年,A公司的資產總額增長速度低于管理費用的增長速度,但從2010年開始,A公司的財務共享模式發展穩健,隨后帶來效益和運行效率的提高。日趨成熟的財務共享模式大大提高了A公司的管理效率,減少了相關數據信息的冗余和重復,從而提高了企業整體運行效率。
2.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的降低
管理費用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的管理成本,但是企業規模的增大會導致管理費用相應增長,因此,選擇管理費用與資產總額的比值這一數據能夠排除其他因素從而客觀地看出企業的管理效率。由表中可以看出,財務共享模式建立初期,A企業沒有能夠游刃有余地完成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變,從而導致上述比值增高,但是從2009年開始,此比值開始回落,即企業的管理費用相對值開始變小,到了2013年,A公司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已經基本成熟,企業的相對管理費用穩定在了一個較低的水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重復或技術含量低的流程由人工變為信息數據化,有效減少人員冗余和企業管理層級,從而有效減少了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數量。對于大量重復簡單業務較多的部門來說,財務共享的成本遠比人工成本低。同時由于信息化處理的精確度大大高于人工,實現財務共享直接減少了賬務審查的成本。
3.管理規范化
未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前,A企業各個分公司或分支機構的規則制度和規范不盡相同,由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立了一套規范化準則,將各業務的規則制度統一起來,從而使得財務信息規范化,避免了因為不同的準則和處理機制帶來的信息誤差和管理誤差。財務共享制度提高了A公司財務信息的可參考性,同時由于其對信息進行更快速高效的處理,為管理人員提供了增值性信息服務,對目前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A公司的費用報銷程序為例,建立財務共享模式前,報銷費用需要經過相關憑證核實、銀行企業對賬、制作憑證、登記入賬等一系列程序,不僅增加了相關成本,還容易出現錯誤。而建立共享服務后,專業的分工和信息化統一處理使得相關信息更加精準,業務處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4.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對任何一個公司來說,涉及風險管理的業務都很重要,資金的安全性較高,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且A公司作為大型家電公司,非流動資產較多,其財務風險的管理占據尤為重要的位置。在引入財務共享制度前,A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雖然較低,但是資金利用率也較低,在財務共享制度建設成熟后,信息系統的高效性使得A公司的財務風險狀況得以被實時監控,管理人員也可實時進行調整,這大大提高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相關控制的能力。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一開始的25%上升到后期的70%,后穩定在50%―65%,不僅利用資金擴大了規模、刺激了企業發展,同時又能穩控住財務風險,這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財務共享模式。同時,由于信息的充分共享,諸如應收賬款類的風險資產得到了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在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后,A公司的收款時間大大減少,壞賬率也明顯降低,這些都得益于財務共享帶來的信息及時性和廣泛利用性。
三、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和探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A公司的運行效率、管理成本、管理規范化、風險控制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的管理、戰略信息化是大趨勢,而財務共享模式是這個經濟進程中不可繞過的一環。從A公司建立財務共享的歷程可以看出,財務共享的建立絕對不可能一步登天,目前這個模式還處于初期階段,離實現其價值最大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在大數據、云計算不斷成熟的趨勢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會給企業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僅如此,它也符合目前國家供給側改革的相關政策,大中型企業應當給予關注和利用,早日通過財務共享模式實現財務、管理上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張赟.大數據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12).
2.陳虎,董皓.財務共享服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3.王瑋.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案例分析及研究.西南科技大學,2017.
4.朱琳. A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案例研究.哈爾濱商業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