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寧

摘 要:本文首先對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道路交通現狀、公共交通現狀進行了系統的論述,然后在參考國內外對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指標選取的原則和方法,從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和乘客出行感知影響關鍵因素出發,建立了結合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鄭州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為規劃部門提供決策依據。最后,對研究現狀進行了總結并對規劃部門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
關鍵詞:公共交通;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狀況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發展的寫照,公共交通發展進程能直接反映城市經濟發展的現狀,同時也反過來制約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鄭州市的公共交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初具雛形,但其發展速度仍趕不上市民對于公共交通的需求,正確的了解鄭州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對于鄭州優化發展公共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鄭州市公共交通現狀
近年來,鄭州市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戰略,大力推進城市道路工程建設,以實施主干道建設、推進快速路網建設和完善支線路網建設等方式,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據鄭州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鄭州市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實施各種暢通工程300余項。截至2015年年底,已完成299項工程,累計投資額657億元,增加通車里程355.5公里。據鄭州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5年年末實現實有鋪裝道路長度1931.80公里,實有鋪裝道路面積5125.50萬平方米,根據計算知,2015年區內線網密度為2.9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7.1平方米,按市區人口計算道路密度3.70公里/萬人。據統計,鄭州市城市道路面積占比率在持續上升,但直到2015年,道路用地面積占比仍低于國家規劃標準水平,說明鄭州市規劃部門認識到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但實施力度未達到需求水平,目前城市道路建設水平還不能滿足鄭州市市民的出行需求。
根據鄭州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數6221輛,標準運營車數8298.2輛,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18標臺,綜合來看,鄭州市公交車輛滿足市民需求,公交車輛較多。鄭州市市內公交線路約有200余條,并運行一個無軌電車系統,公交分特快線、快線、普通線、旅游線、夜線等,能方便的到達城區各處。2015年城市公交客運量達9.5億人次,其中BRT客運量2.5億人次。
根據市公共交通總公司資料顯示,公司全年受理各類信息近82萬件,電話回訪乘客3000多人,滿意率達99.30%,投訴率1.01件/百萬人次,乘客對鄭州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較為滿意。
據了解,當前鄭州市民出行交通工具仍以常規公交為主,出租車及BRT只是補充。鄭州的軌道交通建設從2009年開始,目前僅有三條運營線路(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九號線),遠未形成地鐵網絡。三條運營線路運營里程95.41公里,營運車站61座,但其分布比較分散,所以乘坐地鐵往往還需要換乘其他交通工具。
數據分析得知,鄭州市公共交通標準運營車輛在持續增加,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一直以來都滿足國家規定標準,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鄭州市的公共汽、電車數量較為滿足鄭州市市民的需求,公交服務資源較為豐富,鄭州市公交發展水平較高。
二、鄭州市公共交通發展水平評價
本文對鄭州市公共交通系統進行綜合評價使用了如下指標:①公交線網密度;②站點覆蓋率;③路線重復系數;④人均擁有道路面積;⑤乘客出行時間;⑥平均站距離;⑦線路長度;⑧預期滿載率;⑨乘車方便程度。將評價等級分為五級,V={V1,V2,V3,V4,V5}={好[90,100],較好[75,90),一般[60,75),較差[40,60),差[0,40)},以百分制作為評價標準。按照結合層次分析法(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建立各個指標之間相對重要程度關系的比較矩陣B,比較矩陣是根據專家調查法得出。
(1)將比較矩陣的每一列歸一化,得判斷矩陣為:
=i,j=1,2,……n
(2)將判斷矩陣按行相加
= ,j=1,2,……n
(3)對向量歸一化
= i=1,2,……n
即得到了綜合評價指標中各指標的權重向量。
(4)將計算得到的各指標值無量綱化,評價結果表1所示。
表1 各無量綱化指標加權綜合值
由表1可知,鄭州市公共交通網綜合評價分值為80.6631,按照五項等級來衡量,屬于“較好”級別,反映出鄭州市公共交通發展良好,為使市民在將來享受到更加安全、暢通、快捷、綠色的出行服務,鄭州市需始終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三、主要結論及發展建議
1.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層面分析
公交線網密度尚還符合國家規劃要求,單從公交線網密度來看鄭州市公交線網發展現狀良好。從歷年線路重復系數可知,鄭州市線網重復系數小于下限1.2,說明了公交線路在城市主要道路上的密集程度偏低,乘客換乘幾率比較大,公共交通廣泛程度較低。道路面積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偏低,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剛剛達到國家規范要求。
郊區公交線路的平均站間距為1269米,而國家規范要求郊區平均站間距800―1000米,說明郊區站間距過大,不符合規范要求,應加大郊區公共交通線網建設。
2.乘客感知層面分析
據統計,鄭州市公共交通平均乘客滿載率為88.9%,但是根據生活經驗知,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的滿載率很高,且正常情況下,到前面公交車的乘客較多時,其后一輛公交車的乘客會相對較少,平均滿載率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公共交通工具的擁擠程度,平均乘客滿載率達到了88.9%,說明高峰時期乘坐公交車必然不是很舒適。
3.發展建議
(1)根據分析,目前鄭州市的線網建設遠未達到國家規劃要求,道路重復系數偏低,人均擁有道路面積僅僅達標,鄭州市作為河南省會,城市人口密度一直在不斷攀升,城鎮化進程增長速度迅速,針對這些現狀,近期公交規劃應盡力優化現有公交線網,配套相應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逐步增強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2)據鄭州市車管所公布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底鄭州市汽車保有量達到268萬輛,且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有研究表明多數民用機動車特別是小汽車主要在城區區域內使用,鄭州市內交通現狀堪憂。針對有限的城市土地資源,河南省政府于2014年九月下達《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通過發展公共交通把以往私人的個體或集體交通有機的聯合在一起,為城市構建一個和諧順暢的交通環境,不失為一個解決現有交通問題的正確戰略選擇。
然而,目前公交車對鄭州市民的吸引力不高,擁擠、公交車發車間隔時間長、舒適度低等是主要原因。鄭州市的BRT于2009年5月份開通,BRT的開通較大程度上緩解了鄭州市交通現狀,但是經常乘坐BRT的人表示,高峰期BRT的滿載率很高,基本是人擠人,舒適度不高。目前鄭州市軌道交通共有三條線開通,有研究結果顯示,鄭州市的地鐵修建之后,會使鄭州市的交通能力有47%的提高。盡快完成地鐵網絡,建立以軌道交通為主體,輔之以地面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是減輕交通擁擠問題的有力舉措。
(3)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的總綱領,綱舉才能目張。鄭州市應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城市布局以及制定合理的城市人口、建設用地等發展與控制目標。在城市功能及布局方面,盡量做到有城有業,職住平衡,避免睡城臥城。在城市建設進程中,應當嚴格執行城市上位規劃要求,控制城市規模,尤其是新區大型建筑群的合理規模控制,交通設施配套,必須同步規劃和建設。從城市設計理念上,使城市和城市交通一體化規劃,在總體布局上得到平衡發展,將城市建設與城市交通同步實施,結合高科技信息交換系統,做好城市交通組織和合理疏導,控制交通擁堵發生。
參考文獻
1.裴玉龍,徐大偉.基于模糊推理的公共交通分擔率預測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03(07).
2.姚雪珍.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評價指標體系初探.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01).
3.周愛娣.常規公交線路現狀評價指標與近期調整優化方法研究.東南大學,2004.
4.李維斌,徐城.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工程學概論.吉林出版社,1994.
5.鳳曉梅.基于GIS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評價研究.北京交通大學,2008.
6.張嫻.靈活型公共交通系統綜合評價體系研究.山東大學,2014.
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中國計劃出版社,1995.
8.李進,楊浩,孫強.淺談城市公交現網規劃評價指標體系.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3(04):67-68.
9.王瑋.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統評價研究.長安大學,2012.
10.陳啟新.城市公共交通規劃與評價.城市公共交通,2001(2).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