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容
【摘 要】估算,是指在計算者計算過程中,沒有必要或不能夠進行精確計算和判斷時所采用的大致推測。估算的掌握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感,同時在大部分情況下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的方法進了行詳細分析,希望對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 估算意識 培養方法
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以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最終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而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內容由于在生活被廣泛應用,同時能夠有效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因此也成了數學在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具體表現。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估算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
一、聯系生活實例,體現估算價值
通過對數學初步學習,在小學生印象中數學是一門極度追求精確的學科,因此,在培養學生估算意識時往往比想象中的困難,學生對估算方法的掌握也容易存在問題,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計算對數字的要求往往并不需要十分精確,使用的更多的反而是估算。然而將估算的概念引入課堂時過程并不順利。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估算之前,16+22的結果必須38,運算結果差1都是錯的;而學習估算之后,16+22約等于40,結果差的更多卻是對的。學生會產生“估算反而讓學習內容變得更多了,還不如進行精確計算”的認知,因此對估算產生抵觸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通過估算在生活中得到廣泛運用的事實,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樂趣和價值,進而對估算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實際上估算在日常生活照的運用隨處可見,教師要幫助學生去發現。
估算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除了在學習估算內容時讓學生進行估算,還要在進行其他教學內容時有意識的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關聯,再將估算內容融入其中,是學生對估算又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在學習完長度單位后讓學生估計課桌的高度、書本的厚度,學完圖形面積后估算學校教師、操場的面積等,讓學生隨時隨地感受到估算的用途以及樂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估算意識,還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實用性,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
二、融入日常教學,教授估算方法
估算的過程并不是天馬行空的隨意想象,而是有一定的根據的,只有正確地使用估算方法,才能讓估算的結果更加準確、合理。那么怎樣將這些估算的方法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當中去,強化學生的估算能力呢?這就需要教師將估算意識和方法融入到平時的教學內容中去,通過不停地練習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成功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逐漸掌握估算的方法,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提升學生估算能力的目的。
筆者將估算的方法大致總結后,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近似法。即將數字估計成整十、整百,再將數字進行運算后,估算出大致結果;第二,規律法。即利用運算性質或者規律等去判斷運算結果是否合理;第三,聯系實際估算法。例如在估算農場里動物的數量時,我們假設農場一共有93只羊,要把羊裝在十一個籠子里,每個籠子大約裝幾只羊?其結果一定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數,因為沒有0.5只羊,也沒有0.2只羊;第四,據零求整法。例如,在學習了“10000以內的數的認識”后,我想要讓學生對10000有一個概念,于是就拿出事前準備好的一袋玉米,然后給了學生一個碗,讓他們先裝滿一碗玉米,然后將其分成五分讓學生快速的數了數,最后結果大概是257粒,然后讓學生計算大概多少碗玉米是10000粒,很快學生就看到了大約10000粒玉米。
三、創設合理情景,強化估算應用能力
素質教學理念不光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知識積累,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數學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是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乘法口算和估算”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首先進行情境創設:假設學校現在要更換整個三年級的課桌和椅子,而將采購的夠做交給了你們(我的學生們),顯然你們并不知道三年級到底有多少人。然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能夠根據現有的條件,計算出一個較為合理大概的數據嗎?也就是說,大概采購多少套桌椅合適呢?問題剛剛提出不到15秒,就有一個學生回答道:我覺得大概200套桌椅比較合適。而此時其他學生要么還在思考,要么在低頭計算。于是我讓大家停下來,聽一聽這名學生是怎么算的。學生回答到:我們班有36名同學,學校三年級一共有5個班,于是我假設每個班有40人,一共五個班就是40×5=200套桌椅。其他學生恍然大悟,通過這種方法,不僅讓學生學會了乘法口算和估算的內容,同時我相信在生活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學生也一定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運用這一部分知識來解決這一類問題。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小學教師則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體會到估算存在的價值,加強學生對估算的認知,將估算意識慢慢刻入腦海中,而且要通過不斷地練習、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掌握合理的估算法,讓學生在估算時不會出現無據可依的情況,以達到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的同時提升學生估算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永芳,穆增貴. 小學數學估算意識的培養方法分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70-170.
[2]林峰. 小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策略分析[J]. 考試周刊,2011(35):86-86.
[3]王春霞. 小學數學估算意識的培養方法探究[J]. 青春歲月,2017(15).